在南亚地区,印度原子弹的诞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印度在核领域的发展历经了复杂的历程。20 世纪 70 年代,印度开始大力推进核计划,凭借其自身的科技实力和决心,逐步突破技术难关。一方面,印度认为拥有核武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旨在应对所谓的“外部威胁”。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该地区长期以来的地缘政治博弈与权力争夺。印度原子弹的出现打破了南亚地区的原有战略平衡,引发了周边国家的高度警惕和复杂反应,也使得南亚局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恐怖平衡”。
每逢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开战,联合国秘书长总会忧心忡忡地呼吁:不要打了,不要打了,人类承受不起一场核战争。
因为印巴两国都是拥核国家,到了鱼死网破那天,可能就会互扔原子弹。
虽然印巴都是非法拥核国家(只有五大善人是合法的),但核武器维持了南亚的恐怖平衡。
核武器,不仅是印度的一张王牌,而且是阿三们的一瓶精神神油。
有人可能会问,又蠢又坏的阿三的原子弹是怎么来的?
当年,印度在核能领域有一位大神--霍米·巴巴(Homi K. Bhabha)
霍米·巴巴是帕西族,祖先是逃难到印度的波斯贵族,信奉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也叫拜火教,中国称“祆教”。
帕西族人口不过十几万人,但却是印度最富有的群体,像巨无霸企业塔塔集团的奠基人贾姆希德.塔塔,就是帕西族。
因为巴巴家族和塔塔家族的关系,霍米·巴巴推动核武器计划时,塔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下面再说)
帕西族游离于种姓制之外,但他们通常被印度人默认为最高种姓。
在2001年的统计数据中,帕西族群体识字率高达99%,远远超过印度平均水平。
因为他们极为重视教育,还有就是经商(给英国殖民者当买办,参与管理英属印度的经济命脉)
霍米·巴巴的爷爷被英国人任命为迈索尔土邦的教育总监(印度最大的三个土邦之一,1973年更名为卡纳塔克邦)
他的父亲是牛津大学高材生,母亲是同族富商女儿。他的姑姑梅赫拜嫁给了多罗布吉.塔塔(贾姆希德.塔塔的大儿子)
1910年,霍米·巴巴出生于孟买,由于天资聪慧,再加上优越的教育资源,他在15岁就考上了剑桥大学,但由于年龄太小,无法入学。
直到18岁,霍米.巴巴才到了英国剑桥,就读机械工程,准备毕业后回印度,成为塔塔钢铁管理人。
第二年,由于受到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的影响,霍米.巴巴转向理论物理。
1930年,霍米.巴巴通过了机械工程毕业考试,但决心留在英国,继续理论物理学业。
1934年,他获得剑桥大学核物理博士学位,导师是拉尔夫.福勒。
1935年,他在丹麦哥本哈根与尼尔·玻尔一起搞研究。还发表了一篇论文,确定了电子-正电子散射的横截面,这一横截面被命名为霍米散射“Bhabha scattering”。
在欧洲期间,他结识了多位物理学大佬,如荷兰的克莱莫斯、美国的恩里克.弗米、奥地利的沃尔夫冈·泡利……
不出意外的话,霍米.巴巴将在英国度过一生。
1939年夏天,霍米.巴巴回印度度假(相亲),但他拒绝了父母的人选,而他中意的女孩又是异教女子(非拜火教),遭到父母反对,之后他就一直没有正式结婚。
9月,欧洲大战爆发,霍米.巴巴被迫留在了印度。
1940年,他接受了迈索尔邦班加罗尔的印度科学研究所物理系讲师的职位。
1941年3月20日,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42年又获得剑桥“亚当斯奖”。
当时他的心愿还是要回到英国,因为他一直在为英国服务。
但战争规模越打越大,霍米.巴巴只能继续待在印度。
这期间,他在班加罗尔结识了一位美女--古典舞蹈家萨拉巴伊。
萨拉巴伊是维克拉姆·萨拉巴伊(印度“航天之父”)的妻子。
萨拉巴伊家族与尼赫鲁家族关系密切,萨拉巴伊妻子与尼赫鲁的关系非同寻常,两人经常在公开场合搂搂抱抱。
霍米.巴巴与萨拉巴伊妻子认识后,两人也建立了密切关系。通过她,霍米.巴巴与剑桥校友尼赫鲁关系也更加紧密。
霍米.巴巴第一次周游印度后,他看到了极度的落后和贫穷。
到战争结束前,霍米.巴巴的政治立场已倾向于国大党,并接受了尼赫鲁邀请,留在印度。
1944年3月12日,霍米.巴巴给他的姑父塔塔爵士写信,建议他出资建立一所基础物理研究所。
塔塔接受了他的建议,1944年4月,由塔塔信托基金会出资成立了塔塔基础物理研究所(TIFR),但不设在新德里,而是孟买,以避免政客干扰。
1948年,尼赫鲁任命霍米.巴巴为印度核计划局局长兼原子能委员会主席。
尼赫鲁的核计划方向是核电,而霍米.巴巴侧重于核武器。
但尼赫鲁是政策制定者,因此,霍米.巴巴只能先去发展核电。
1954年,尼赫鲁批准孟买征地1200英亩建立“特伦贝原子能机构(AEET),同时任命霍米.巴巴为印度原子能部部长。
这些机构都设在孟买,完全由霍米.巴巴领导的三人小组负责,直属于总理,不受任何部门领导。
1955年,霍米.巴巴说服前宗主国英国,帮助印度建立亚洲第一个核反应堆——“阿普萨拉”反应堆。
1956年,在霍米.巴巴努力下,加拿大又帮印度建立“希诺斯”研究核反应堆。
核武器的诞生已近在眼前。然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德赛等人坚决反对研发核武器,原因:
一、有和平主义的包袱(甘地主义)
二、印度更担心因此受到西方制裁。
三、经济困难,无力集中力量投入核武器项目。
四、议员几乎一致反对核武器。
到了1962年,印度已拥有1个原子能研究中心,3个研究核反应堆,1个燃料制造工厂,一个重水工厂和一个辅助设施工厂。
这些成就,基本上都是霍米.巴巴通过私人友谊而获得西方的帮助。
1962年年底,印军在中印边境惨败后,霍米.巴巴极力要求尼赫鲁制定核武器计划,并称中国正在发展核武器。
但印度政府并不相信他的话。
1964年5月26日,尼赫鲁在官邸去世,国大党各派势力开始争夺总理一职。德赛出局,夏斯特里成为总理(因为他没有势力,且性格温和,可以为英.甘地接班铺路)
夏斯特里比尼赫鲁还要信奉“甘地主义”,核武器计划连讨论的可能也没有。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周恩来总理随即宣布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中国核试验成功消息传出后,震撼整个世界。
在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恐慌后,10月24日,霍米.巴巴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据称印度必须马上拥有核武器。
他在讲话中告诉阿三们,一枚200万吨的核弹爆炸成本不过60万美元,存备50枚的费用不过2000万美元。
为了清除印度阻止核武器研发的障碍,霍米.巴巴只能用这种谎言。
阿三也激动了,原来政府以前说核武器花费巨大是假的,这么点钱就能造,那就必须造。
10月29日,印度内阁进行六小时辩论,分成两派:
一、支持立刻上马核计划有,有外长辛格,铁道部长帕蒂尔等。
二、反对上马核计划,有国防部长恰范,农业部长苏布拉马尼亚姆等。
夏斯特里支持反对派,对于他来说,任何增加经济负担的做法,都会威胁到他的地位。
11月,夏斯特里宣布,研制一枚原子弹将花费1.5亿美元,反驳了霍米.巴巴的说法。
11月23日,印度议会一些激进派议员围攻夏斯特里。
夏斯特里与原子能委员会成员两次会商后,双方达成妥协:先放弃研制核武器,但要加强核能(和平)技术发展。
11月27日,夏斯特里在议会否决了核武器研发提案。
他将核安全寄托在了西方身上,但美英都拒绝为印度提供核保护。
1965年2月,霍米.巴巴亲自飞往美国,他对美国副国务卿鲍尔说,印度可以在18个月内制造原子弹,但有美国帮忙,可以在6个月内完成。
但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向印度提供帮助。
1965年5月中旬,夏斯特里访问莫斯科,但苏联甚至拒绝在《苏印联合公报》中提及中国对印度核威胁内容。
在希望全部落空后,6月,夏斯特里终于批准霍米.巴巴提出的“核爆研究”方案。
1966年1月初,夏斯特里在苏联塔什干与巴基斯坦讨论停火问题,突发心脏病身亡。
英.甘地终于成为总理,她支持印度研发核武器,这样霍米.巴巴开始活跃起来。
然而,就在英.甘地上任之时,霍米.巴巴却不在了。
1966年1月24日,霍米.巴巴在前往维也纳参加国际核能科学会议时,飞机在勃朗峰(阿尔卑斯山最高峰)失事,不幸遇难,机上117人无一幸存。
很多人怀疑他不是被CIA干掉,就是被克格勃干掉。
2013年,美国出版一本书叫《Conversations with the Crow》(《与“乌鸦”的对话》)
里面提到1966年的阿尔卑斯山空难就是CIA的杰作,目标-霍米.巴巴。
定时炸弹就放在飞机货舱里,因为霍米.巴巴是个傲慢的混蛋,想与它国实现“核平等”,不听美国多次警告。
无论此书爆料是真是假,但从霍米.巴巴的死可以看出,印度也真是心大。
印度核计划领军人物,居然可以公开露面,并在国外东奔西走。这种意外造成的损失是无法评估的。
霍米.巴巴死后,英.甘地任命萨拉巴伊为印度原子能主席。
萨拉巴伊也不是印度教徒,而是信奉耆那教,他并不支持核武器计划。
1967年6月,中国氢弹爆炸成功,印度再度群情激愤。
萨拉巴伊不再反对开发核武。1970年,印度普尔那姆核反应堆建立,迈出了走向核武的实质性一步。
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印度认为国家安全已经到了极度危险境地,要求加快核武项目进展。
1974年5月18日,印度首次成功进行了“和平核爆”,西方国家纷纷取消与印度的核电合作。
1998年5月,印度连续五次核爆,宣布自己成为了核大国。
但五大善人都不承认印度进入核大国行列,因为它来晚了。
同年5月28日到30日,巴基斯坦于俾路支省也连续进行六次核爆。
印度震惊不已,它的核威慑就是冲着巴基斯坦去的,结果却落空了。
此后,印巴在南亚地区就形成了“恐怖平衡”。
从霍米.巴巴的经历可以看出,他们都不是印度教徒,而且都是精英家族,家族与家族之间又都是结亲或通婚的,尼赫鲁也是世俗派。
可能就是这0.1%的人,决定了印度的科技发展方向。
然而,无脑又狂热的十几亿印度教徒已经取代了他们,莫迪内阁里面尽是些神棍。
换句话说,印度的核工业等领域成就都在上世纪取得的,而印度教神棍正带着印度走向一条自欺欺人的自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