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在北平城里有内城和外城之分。在内城中有承天门,又称正门和南门,在北边还有北安门,东西两边还有东安门和西安门,在这四个城门外,南北三公里,东西二公里半的方形地区内,被称为皇宫。在明朝时期,皇宫是禁止人民进入的。
就算是官吏,平常也不能进入紫禁城,有事上奏时,也只能靠步行走到午门。当时,把内宫和外宫的这种遮断视为天人之别。所以明朝时官吏要去午门谒见皇帝,必须从天安门东、西方向的左右长安门进出。不论刮风下雨,官吏前往午门,都要步行走完这段一公里以上的路程。
这是一条死规定,谁都不能破的,据说在明朝万历年间,顽固的老宰相沈鲤,在大病初愈后勉强上朝,结果在漫长的路途中跌倒好几次。
人民群众无法进去紫禁城,甚至官员要去一趟紫禁城都有那么多的规定,那这紫禁城里都住着些什么人呢!有一个答案大伙应该都知道,那就是皇帝和后宫,但是除了皇帝和后宫之外呢?我们看看史料中是怎么记载的。
官吏们虽然平时不能进入紫禁城,但是在明朝时,紫禁城内其实是有官员值班的,担任值夜的是内阁大学士,人数仅有三、四名,他们虽然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崇高官职,但在紫禁城内,也只不过扮演着守门人的角色。
真正居住在紫禁城里的男人是皇帝、皇太子和未被册封的皇子等少数几个人,当皇子被加封王号后,就由皇帝赐予他宅第,分封到各地去,有的甚至一辈子都不能再回紫禁城。
除了这些人之外,紫禁城剩下的就是后妃、女官和宦官了。就算是担任值班员、守门人的内阁大学士,他们能谒见皇帝的时间也非常有限,因此,真正辅佐皇帝处理公私事务的人还是宦官太监。
所以说就皇帝来说,宦官属于他的家人,叫内臣,而那些官吏不管职位多高,也属于外人,也叫外臣。这个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个我们在皇帝和太监之间的称呼也能看出来,在唐朝时,宦官高力士尊称唐玄宗为主人,唐玄宗称高力士为“家奴”。到了明朝,皇后称皇帝为为内宅,宦官尊称皇帝为“万岁爷”,尊称后妃为“娘娘”,所以说称皇帝的女人为娘娘是从太监开始的,当然,就当时而言,除了太监之外,别人也根本没有办法见到皇帝的女人。网友们发现了没有,以上这些称谓几乎都是用家庭亲昵的口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