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嫦娥,就不能不提她从丈夫后羿那里服下长生不老药,最终飞上月球的故事。事实上,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提到后羿。
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子》中首次提到乙,说:“乙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去飞月”。东汉末年,高友渔为《淮南子》作注时,说“娥,羿之妻”,点之,说嫦娥就是嫦娥。
因此,《淮南子》并没有说明羿与嫦娥的关系,高邮也只是说嫦娥是羿的妻子。
嫦娥影视形象
请注意,“易”和“后羿”是不同的。
古代文献中有三易,即夏易、山海经易、尧易。
1、夏朝时期的彝族
夏朝位于河南及其周边地区。东夷部落的右琼氏在夏朝的东北部,大概就是今天山东德州的地方,伊是右琼氏的首领。他非常擅长射箭。
大禹传给齐国,齐国建立夏朝,将帝位传给太康。太康不理国事,喜欢享乐。然而,夷却趁势夺取了夏朝的政权。泰康只得逃走。这就是“泰康失国”。
羿并没有直接当上老大,而是让太康的弟弟仲康继位,自己掌控大权。仲康在位30年。羿死后,立其子项为王。后来,羿驱逐了宰相,自己登基,成为夏朝的皇后。 “侯”是夏商时期对国王的尊称。后羿原名“羿”,后因改为“后”,所以被称为“后羿”。这就是“后羿代夏”。
不久之后,后羿的徒弟韩卓与后羿的妾春虎通奸。两人互相争斗,杀死了后羿的许多亲信。韩云见时机已到,便打算杀掉后羿。但还没等他采取行动,后羿就发现了通奸的事。后羿看着床上丑陋的夫妻,气得要杀了韩云。结果自己努力不够,被韩卓杀了。汉卓趁势自立为皇后,改国号为汉,立淳祜为正妃。
2、《山海经》中的易
《山海经》中的羿是帮助皇帝开拓疆土的猛将,是有功的大臣。
帝君影视形象
比如《山海经》说他与凿牙打斗,被凿牙打死。
羿与郅支于寿华田交战,羿将之射杀。
后来,君帝赐给羿一把红弓和白短箭,让他去人间救人。
也就是说,君帝说:“代我去治理天下苍生”,就打发了羿离开。说他来到人间,其实就相当于将易从天界贬到了凡间。
3、尧时期的彝族
《淮南子》记载,尧时期的易也是一位射箭高手。还帮助瑶击杀了玉器、九影、大风、风息、修射等妖怪。
伊射击怪物
由此看来,射日者极有可能是尧时期的羿。当然,我们不需要猜测,因为《淮南子》直接讲了易射日。
尧被俘后,外出十日,烧毁庄稼,毁坏草木,百姓食不果腹。角鲨、凿齿、九影、烈风、风息、修行蛇,皆为害人。尧遂令羿在丑化之野斩牙,在凶水之上斩杀九婴,在青丘沼泽中击打强风,向上射十天,然后下杀蝎子,斩断蛇并修复在山洞中,捕捉并封印了山洞中的蝎子。桑树林。众人皆大欢喜。尧被立为皇帝。
尧的时候,天上十个太阳都出来了。所有的草木和庄稼都死了,人们没有东西吃。尧请羿射下十个太阳。
伊射太阳
《楚辞》中也有记载。
尧之时,十个太阳齐出,草木枯萎。尧令羿射十个太阳,射中九个。太阳下的九只乌鸦都死了,翅膀也掉下来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呆了一天。
这里与《淮南子》不同的是,羿只射死了九个太阳,留下了一个。
当然,也有学者指出,所谓的德卡苏和这些猛兽都是氏族部落的名称。羿射十日猛兽,反映当时吞并战局。
伊射太阳
因此,射日的彝族就是尧时期的彝族。这个羿没有做“后”,所以说“后羿射日”是错误的。应该叫“乙射十日”或“乙射九日”。
《嫦娥奔月》中易提到的是哪一位?
就是《山海经》中的易。
结合《易向西王母求长生不老药》,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大概的情况:
羿帮助帝君消灭了很多敌人,但或许是因为自己的丰功伟绩,被帝君以此为借口打趴下了。羿成为凡人后,再也无法上天堂,更无法永生。羿为了重返天庭,向西王母索要长生不老的丹药。结果被嫦娥偷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便应运而生。
因此,《嫦娥奔月》中提到的羿应该是神话传说中皇帝的大臣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