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之战,对努尔哈赤的打击可想而知。
所以,随后,努尔哈赤开始患病,并于七月二十三日前往清河汤泉疗养。但仅隔十几天,至八月七日,努尔哈赤的病情却突然加重。五天后,又突然决定乘船顺太子河转浑河回沈阳。只是船还未行到沈阳,便在距离沈阳还有四十里的叆鸡保逝世了。
所以,问题自然而然就来了。即努尔哈赤死亡速度为何如此之快?又到底是患了何病呢?
其实,有关努尔哈赤到底患了何病,在清朝官方的档案中并没有任何记载。也可以说讳莫如深。这也让努尔哈赤的死更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与此同时,有关努尔哈赤是患“痈疽”而死,也是来自明朝方面的记载。
准确说,是来自当时仍镇守辽东的袁崇焕的报告。他证实说“奴酋(努尔哈赤)耻于宁运之败,遂蓄愠患疽”。
袁崇焕所记述的此病,也称“痈疽”,生于人的背部。致病的原因,大多是心火过盛,毒火攻心所引起。
这种情况,放在努力哈赤身上,也确实说得过去。
首先,自宁远大败之后,一则努尔哈赤心情不佳,感伤过度。再加上频繁的军事与政治活动,又令他劳碌过度。比如,宁远大战之后,他又亲自处理与蒙古的关系等。而思虑过多,思想负担过重,这些都是一个近70岁老人所难以承受的,健康迅速恶化,以致背生痈疽,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者,袁崇焕镇守宁远时,情报工作也是搞得相当出色的。所以,努尔哈赤患痈疽而死,可能性极大。
清朝官方之所以对此讳莫如深,自是有着更多政治方面的考虑,与其说清楚,不如不说为好。
其次,努尔哈赤死之前,其实跟随他创业的五大臣早已相继离世。
比如,第一个是费英东,死于天命五年(1620年)三月八日,时年57岁。也是因病而死,
第二个是额亦都,死于天命六年(1621年)六月,时年60岁。也应该得病而死。
第三个是安费杨,死于天命七年(1622年)七月,时年64岁,也是病死。
第四个是扈尔汉,死于天命八年(1623年)十月,时年48岁。自然也是病死。
第五个则是何和礼,死于天命九年(1624年)八月,时年64岁。应该也是病死。
所以说,一个已活到67岁的老人,关于他的死,其实并没有更多神秘之处。
再次,也正鉴于宁远失败心情不好,感到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努尔哈赤便于同年的六月二十四日,对他的诸子和大臣发表了长篇训话。训话内容自是围绕为何创建女真,统一女真各部说起。随后,他还将自己的训词写成书面文字,分发给诸子保存。
这也可以看作是他对自己“大限将至”的一种预感吧。
还有,便是努尔哈赤临死前的诸多细节记述了。
努尔哈赤在清河汤泉疗养到第8天,即八月一日,便让二贝勒阿敏宰牛、烧纸、向神灵乞求,替他保佐。这说明,在此期间,他的病情并没有多少好转。或者说,在医药无效的情况下,他只有诉求上天保佑了。
所以说,到八月七日,他的病情显然更加恶化,以致诸王及随从大臣这才决定速回沈阳(不能死在外地)。
而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细节,便是乘船。因水路平稳(少去了乘车在路上颠簸)。不过,即便如此,努尔哈赤也最终没能回到沈阳,而是在船行至叆鸡保时便归天了。
这说明,在决定回沈阳之前,努尔哈赤的病情其实已经相当严重了。
那么,话说到此,其实还有一个最需要解释清楚的细节,就是只一个多月时间,努尔哈赤的病情为何就恶化的如此快呢?
一方面是过度治疗所致;另一方面则是过度淫欲所致。
当然,这两个方面,纯属个人猜测,并不能在历史记述的文字中找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