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可以说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其中的刘备和曹操更加显得突出,也常常被人拿来做对比。就好像是两个人格的对立。曹操被人们称为枭雄,其文采和军事才能被后人所认可。而刘备凭借仁德之心广纳人才,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世人皆称曹操为“乱世奸雄”,而刘备却没有此殊荣,那么他差在哪呢?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一个对比:先看看刘备和曹操在文韬方面的对比,曹操的文采大家都知道,是十分出众,在文坛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善于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抒发政治抱负,诗歌风格气魄雄浑,慷慨悲凉,他开启了建安文学,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一大批作品,都是诗坛上的经典,享有极高的声誉,再来看看武略,根据很多正史的记载,曹操曾经一个人独自去刺杀张让,被发现以后,还能全身而退;第二次是在濮阳大战中,曹操独自偷袭吕布,谁都没料到居然能和号称三国第一猛将的吕布大战几十个回合,由此可以推断曹操的武艺是非常厉害的。而刘备呢?曾经和关羽张飞一起与吕布大战,打了半天不分胜负,说明刘备的武艺应该也不比关羽张飞差。对于用兵方面,两人都是一方霸主,自然是难分高下,所以总的来说刘备文韬差了点,武略方面二人差不多。
在文学方面,刘备确实比不上曹操,在一点上陈寿先生也在先主传里提到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以及其举国托孤于白帝城,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再说说民情方面,对待平民百姓、士大夫阶层以及普通士兵的态度。应该这么说,刘备和曹操这两个人,刘备的人权思想是最高的,甚至可以说非常难得,这一点也可以从罗贯中的态度看出来,他对刘备的仁心是极为推崇的,他把蜀汉当成是正统也是这个原因。 再说说刘备和曹操在对待人才上的态度。在三国鼎立的时局中,刘备的资源可以说是最匮乏的。除了出身可以说一无所有,是真正的草根领袖。一路走来吃尽了苦头,从来不放弃对成功的渴望,就这样一直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刘备从一无所有到手下人才济济,在家要投军招募乡勇的第一批人才,就是这样慢慢来的。这就得益于他识别人才方面独具慧眼。拿关羽和张飞来说,都是不可小觑的人才,能在刘备一无所有的时候看上刘备并一直跟随在他身边,说明刘备的人格魅力还是很高的。他不仅发现人才,还亲自去招募人才,家喻户晓的“三顾茅庐”就是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当时刘备兵力微弱,没有谋士。驻扎在新野,只是听人说诸葛亮是个很有能力的谋士,于是亲自带着关羽张飞,不惜三顾茅庐,不畏艰辛的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 再来看看曹操,曹操是在靖难起兵的,从讨伐董卓开始到征讨刘表,一步步的获得了北方的统治权,和楚、吴一同建立起三国鼎立的局面。曹操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有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曹操在对待人才方面的态度。曹操很清醒地知道人才在统一战争中是有决定意义的。他曾经分别在建安十五年、建安十九年和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七年的时间里三次颁布《求贤令》,这一点被后来的很多历史学家提到,并当作典型的案例。从之后的战争局面已经谋略上来讲,曹操这一点要比刘备强很多。所以综上所述,曹操和刘备各有千秋,但是在大局观上,在人才方面都确实要比刘备强很多,而且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曹操在用人方面是给予了很大的空间,而刘备在这一点上则略显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