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野穿越古代,成为大乾皇朝登高一呼万众瞩目的九五至尊。只可惜原主纵情后宫,昏聩无能,百姓怨声载道。 于是,李牧野呵妖妃,斗权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且看,一代暴虐昏君汹涌来袭。
李牧野虽然有留用刘道宗的想法,可这并不代表刘道宗就真的能够免罪。
如果刘道宗也是如同方锦辉那样的酒囊饭袋,那他同样会毫不犹豫的杀了对方。
朝廷如今应该肃清风纪,绝不能随意留用酒囊饭袋。
户部身为朝廷六部之一,主管天下钱粮调度。
要是连这点小事都解决不了,那他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听到李牧野的这番询问,刘道宗的脸色明显有些难看。
他支支吾吾的开口道:“陛下明鉴,国库如今的确匮乏,不仅仅是甘南受灾的百姓无法赈济,就连朝廷官员去年的俸禄也一直未曾发放!”
闻听此言,李牧野的表情变得更加阴郁。
他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所需要面临的最多只是朝廷官员解党能私的问题。
可经刘道宗的这番回答来看,他所面临的问题似乎比想象的要复杂许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臣,不敢说!”
“有话尽管直说,朕可以恕你无罪!”
刘道宗闻言抬头看向李牧野:“陛下,中书省之前打回的可不仅仅是甘南道的求助奏章。”
“最近这段时间南方灾害愈发严重,早在甘南的奏章送来之前,南方其他地区就已经一连送来了十几份奏章,而且灾情一次比一次严重!”
“既然如此,为何不赈灾?”
“因为国库空虚!”
“早在前年秋季开始,以泯王,襄王为首的藩王就已经开始拒绝向朝廷缴纳税供。”
“而事态发展到去年,拒绝缴纳税供的藩王已经多达九位!”
“国库如今的存银仅有四百万两,用于分发各地官员的俸禄都已经不够,而这次仅是支援甘南一地的拨款,起码就要在六百万两以上。”
“并非是户部不愿拨款赈济,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虽然说原主之前不理朝政,对于藩王拒贡的问题并不了解,可是偌大的一个国库,总不至于连一点存银都没有吧?
“难道国库真的就空虚到如此程度了吗?先帝在位之时,各地风调雨顺,难道就没有留下什么积蓄?”
“陛下,最近几年北方干旱十分严重,今年夏季开始,南方各地又突然出现洪涝灾害。”
“除此之外,全国官员每年的俸禄都需分发,大乾的军费支出最近几年也在逐步加剧……”
“如今大乾内忧外困,朝廷的负担十分严重。”
“全国各地灾害频发,还需要朝廷出钱赈济。”
“只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也需要留有存银运作。”
“去年户部没能给各地官员分发俸禄,这已经引起了他们的不满!”
“不过最主要的问题还是……”
说到此处,刘道宗意识到了自己言语有失。
他连忙闭上了嘴,可是李牧野却还是有所察觉。
李牧野顺着他的话题缓缓开口说道:“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各地藩王拒绝上交税供对吧!”
分封制,封建王朝最常见的统治制度。
大乾建国初期,朝廷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保持地方统治,曾一连分封十几位藩王,并将大乾的国土分割为十几个不同的区域。
这些区域当中都有各自的藩王管制,而这些封地就相当于一个个国中之国。
藩王不仅与朝廷保持着联络,同时各个藩王之间也都保持着密切的关联。
藩王拥有土地的管理权,拥有资源的调配权,但同时他们也要承担向朝廷缴纳赋税的重任。
这次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以泯王,襄王为代表的藩王拒绝向朝廷缴纳赋税。
而在他们两人的带动之下,超过半数的藩王纷纷效仿,这才导致国库空虚紧张!
如今正值盛世,这些藩王就是最大的毒瘤。
想要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首先就要推行削藩政策,想办法将藩王的隐患消弭无形!
不过削藩可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就能做到的事情。
李牧野学习过华夏历史,深知削藩不甚所能造成的隐患。
他强压下心头怒火,抬头看向刘道宗:“这些年来,朝廷也给各地多发了不少赈灾银两。”
“那些经手的赈灾银两的官员肯定会借机从中捞上一笔,都想从这些灾民的身上沾染些荤腥!”
“你身为户部侍郎,对于这群同僚的德行应该很是了解。”
“你把你知道的几个贪官的名字上报给东厂,到时锦衣卫自然会出手查办!”
国库空虚,财力紧张,偏偏又赶上多事之秋,各地事端频发,让李牧野这个皇帝不堪其忧。
被逼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目光锁定在这些贪官污吏的身上。
国家越是贫困,国家中的两类人就越是富有。
其中一类就是执掌权柄的贪官。
另一类就是主营民生的商贾!
“朕再问你,如今市面上的米,面,粮,油价值几何?物价相较于受灾之前,可曾有过什么波动?”
听到东厂这个久违的词汇,刘道宗顿觉心神不宁。
他也是先帝遗留的老臣之一。
自然知道全盛时的东厂有多恐怖。
如今东厂再度被启用。
这对于这些官员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刘道宗心中暗自失神,所以在听到物价是否有所波动的时候,他下意识的回答道:“自从灾情出现以来,京城内的粮价波动十分剧烈。”
“原本只要六文钱就能买上一斤新下市的白米,可是如今白米的价格已经涨到了每斤三十文钱。”
“粮食的经营权和定价权主要都集中在京城几大梁商的手中,户部之前也曾出面,以朝廷的名义要求几大粮商降低粮价。”
“可是他们非但不肯卖朝廷这个面子,而且还向朝廷哭穷,端的是十分可恨!”
听到刘道宗的这番回答,李牧野的脸上流露出了一丝冷笑:“这群商贾实在可恨,不仅借此机会发国难财,甚至连朝廷的面子都敢不给,他们真以为自己的脖子是铁打的?以为锦衣卫的屠刀砍不下他们的脑袋?”
说到此处,李牧野声音变得骤然冰冷:“你以朝廷的名义给这些粮商下一份拜帖,就说朕明天准备在奉天殿中接待他们,商讨国事,若有人敢借机推辞,那就让其在大乾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