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有闲者说历史原创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取、洗稿。
秦侩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名人,不过却是以恶名所昭著,他在南宋的朝廷中属于主和派,一直提倡这割地、纳贡的议和政策,而且极力打压抗金的民族英雄又以谋反的罪名把岳飞赐死在狱中,后人为了纪念岳飞修建了岳飞墓前面还铸了四个跪着的人像,秦侩就是其中一个。
在清朝乾隆年间,秦侩的后人再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眼前,他就是秦大士。祖籍在安微的他因为小时候跟随祖父来到南京逃避战祸,住在了如今中华门的一个巷子里面。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十岁之时便已经能作诗被附近的人称为当世神童,而且写的一笔飘逸的好字令人称道,在二十三岁时便在江南贡院中获得举人功名。
秦大士后面的仕途之路始终是一帆风顺,他三十八岁进京赶考,一朝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当时恰逢是太后六十大寿之喜,乾隆又是极度重孝之人,因此对这个清朝第四十三位状元印象颇为深刻。在第一次接见他后,对这位状元的才华和气节十分佩服,授予了秦大士翰林院修撰之职。
在各朝各代翰林院学士无论政治地位的高低,始终属于当时社会地位最高的士人群体,而在清代更是把他的地位提到了巅峰。翰林学士不仅负责修书,南书房行走和上书房行走都是有翰林学士担任,它代表着你随时可以成为皇帝最贴身的秘书,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三朝老臣张廷玉就是其中之一。而且秦大士还被乾隆派遣担任科考的主考官,提携出了守卫西北边陲的名将马全。
然而就在这位状元郎在官场平步青云的时候,一些闲言碎语传到了乾隆的耳朵里,引起了他的兴趣,这一天他把秦大士召来一脸严肃的问他:“汝果真秦侩后人乎?”面对突如起来的询问,让事先毫无准备的秦大士一脸无措,这时候回到是与不是显得毫无意义,不过毕竟状元郎出身文学底蕴够深,很快便对乾隆答道:“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简短的回应,让喜好辩论的乾隆皇帝一时也无言以对,不得不笑着附和道没错,没错啊。不仅巧妙的化解了这飞来横祸,毕竟伴君如伴虎,一言出错或许会被这只猛虎吃的骨头也不剩。也利用巧妙的辩论技巧把自己与秦侩区分开来,臣子所能做的只能是听从当朝天子的命令,若天子足够贤明,又何来大奸大恶之臣呢。
那么秦大士到底是不是秦侩的后人呢,这里说法一直存在着争议,那是由于秦大士少年之时曾路过岳飞墓俯视秦侩感叹道:“人从宋后羞名秦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句绝妙的对联成为了当时杭州城的一段佳话。并且乾隆在询问过秦大士之后更是暗中调查了他的身世,后来才知道他是秦侩的哥哥秦梓的后代,而秦梓与秦侩的所作所为截然不同,他是当时大宋朝有名的贤臣,不仅清廉刚正还曾经在岳飞军中慰问犒劳过,但最终真相如何恐只有当事人自己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