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提起“男女授受不亲”,脑中不由自主浮现的,还是那些严苛不合理的男女之防:男女不可共处一室,聚会的时候必须分席而坐;身为女子,不随便外出,即便迫不得已外出,也必须戴上面纱,对于不是自己亲眷的男性,不能让对方知晓自己的名字。古代时候,男女之防是不是真的那么严苛,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这个话题。
在西方,人们认为男女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基督教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叫做亚当,上帝怕他孤独,于是用他的肋骨造出了第一个女人夏娃。也因此,西方对男女之分看得并不那么重。在中国神话里,女娲根据阴阳的理论,用泥巴造出了男人和女人,男女共同繁衍后代,好像也没有太大的男女之防。部分人从孟子提出的“男女授受不亲”中得出了结论,认为儒家对男女之防看得很重,那我们就先看看孔子的例子。
《史记》记载过一件事情:春秋时期,卫国国君卫灵公有一位叫做南子的夫人,这位夫人把持朝政,而且据说私生活不检点,在外的名声非常不好。她曾经派人告诉孔子:“天下各国的君子都以见你一面为荣,我不是君子,但是我也想见你,你愿意见我吗?”别人告诉孔子,卫国一切都掌握在南子手里,搞定她就能够仕途顺利,孔子不愿意,于是拒绝了见她的请求。后来有一次终于不得已见了一面,南子对孔子很恭敬,一拜再拜,甚至让孔子乘坐轿子跟在她的轿子后面招摇过市。
子路觉得自己师傅跟一个名声不好的女人往来有失颜面,很不高兴,孔子对他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老天都会对你的肤浅感到不满。”这件事说明,孔子并没有把男女之防看得过重,第一次之所以不见也只是不想借助她的力量升官,而不是因为碍于男女之防;子路不满也并不是因为师傅跟一个女人有来往,而是不想让南子的坏名声影响自己的师傅;至于南子,她不但不觉得跟孔子见面违背了社会纲常,还认为见到贤者是一件光荣的事,带着他四处炫耀。
从以上孔子的事情来看,而孔子并没有对是男女之防看得很重。但这个也不足为据,很可能是因为春秋时期礼仪还不算完善,关于男女之防的礼数还没那么多,那我们接下来再看一个汉朝的例子。
到了汉朝时期,朝廷制订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礼仪规范,各方面的礼仪也都有涉及到,但汉朝男女发生的故事也并不少见,例如汉武帝与陈阿娇,可不就是青梅竹马么?再例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不但见面而且两人还私奔并结成夫妻?这些都是有据可循的,而今天笔者要着重说的例子,并不如上面那两个家喻户晓。
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后,由昌邑王刘贺即位,但刘贺性情放荡不羁,不好好做皇帝,却独独喜欢那些寻欢作乐的事情,权臣霍光觉得他难当大任,奏请了太皇太后,打算废除他。但在封建社会,废除一位皇帝可不是一件轻松事,一不小心失败了那就是满门抄斩的大罪,霍光思前想后,决定找几个帮手协助自己。于是霍光派了自己的得力助手田延年去找丞相杨敞,想说服他协助自己。
杨敞为人谨慎,听完来龙去脉,心里有些惧怕,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田延年也知道此事非同小可,需要给他一点时间考虑,于是随便找了个由头离席走开。杨夫人颇有胆识,了解此事后也知道丈夫为难,悄悄劝他说:“霍光权倾朝野,既然找你商量此事,那必然是不能拒绝的,否则以他的性格,咱们绝对讨不了好。”杨敞也认为言之有理,但还是不愿意轻易许诺此等大事,杨夫人没办法,只得自己亲自出面,告诉田延年丈夫愿意协助霍光。这件事也足以说明,汉朝时期男女之防也没那么严重,至少结了婚的妇女也并不是完全不能跟其他男性见面或者说话。
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文学作品里描写爱情的作品也很普遍,里面描写的男女也都是见了面甚至说了话的,虽说文学作品不能算作现实,但也能从侧面说明,古代男女之防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严苛,至少见面说话并不是完全禁止。
文|峰揽山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