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半生的刘备,伐吴时突然“不会用兵”了?夷陵之败没那么简单
创始人
2025-05-29 06:03:44
0

原标题:戎马半生的刘备,伐吴时突然“不会用兵”了?夷陵之败没那么简单

刘备一手建立的蜀汉,志在匡扶汉室,最终因为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导致夷陵之战失败,蜀汉政权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只能偏安一隅,委曲求全。

夷陵之败,并非仅仅因为刘备不会用兵

很多人因此为诸葛亮惋惜,也有很多人生刘备的气,如果不是因为他犯下兵家大忌,被陆逊火烧连营,就不会有如此惨烈的局面了。

然而,作为戎马半生的霸主刘备,真是因为不会用兵导致夷陵之战的失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当曹丕得知刘备兵败时,说过一句话,“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拒敌者乎!”

除此以外,诸多的权威史料,对于夷陵之败都认为其中最大原因是“刘备不知兵”。

刘备在夷陵之战以前,可谓是戎马半生,连营七百里,畏惧火攻,犯下兵家大忌。

何为兵家大忌?所谓“大忌”便是用兵之人的常识性错误,纸上谈兵的人经常会犯,但是戎马半生的实战派刘备,让他犯下这种浅显的大错谈何容易?

刘备在夷陵之时,蜀汉大军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险恶异常的山地,并非是河边坦途。

“重山积险,陆无长毂之径。”

试问,在这种崇山峻岭之中,数万大军如何能够聚集一处安营扎寨?只能是拉长战线,固守此道,因为此种山险地形,属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如果被吴军突破其中一段,便首尾不能相顾。

刘备连营,环环相扣,这才使得东吴军始终找不到突破口,所以,刘备不仅会用兵,而且还会因地制宜,除此之外,便只有放弃进攻夷陵,撤回益州一条路可走。

只不过,想撤退也没有那么容易,夷陵之地,正是陆逊千挑万选的抗击刘备之险地,刘备率军进入东吴五六百里,丢失多座城池,令蜀军势如破竹,陆逊都没有组织像样的反击,反而在夷陵却选择死守,寸步不让,这才是陆逊的高明之处。

陆逊选择火烧刘备连营的时间,并非是刘备落下连营之初,而是刘备布下连营,与陆逊对峙接近半年时间,才选择火攻。

陆逊选择此时进攻也并非是因为刘备犯下兵家大忌,而是因为刘备的蜀汉大军,此时早没了当初的锋芒,是战斗意志最薄弱的时机。

“今住已久 , 不得我便 , 兵疲意阻 , 计不复生 , 椅角此寇 , 正在今日。”——《三国志》

不得不说,陆逊用兵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能够将刘备一举击败,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绝非是刘备犯下兵家大忌如此简单,否则陆逊应该早在刘备布下七百里连营时就应该用火烧,为何等到半年后才动手呢?

刘备错误估计当时形势,葬送好局

刘备伐吴,其实是刘备一个无奈之举,因为关羽失去荆州以后,诸葛亮的《隆中对》进展戛然而止,匡扶汉室的大业其实就此便希望渺茫了。

然而,刘备并不任命,一向以“匡扶汉室”为己任的刘皇叔,誓死要将任务进行到底,他选择带兵伐吴,目的有两个,如果进展顺利,便一举拿下东吴,以蜀汉和东吴国力,与曹操决一死战,如果伐吴不利,那便取得荆州全境而止,重新将蜀汉发展的路线扶回《隆中对》的轨道之上。

以蜀汉当时的国力来看,想要吞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东吴主动投降。所以,刘备最好的目标便是取回荆州,既可以徐图大计,又能以荆州扼制住东吴的“咽喉”。

陆逊似乎看出刘备的内心,在刘备伐吴之初,选择避其锋芒,使刘备捷报频传,一时间武陵、零陵、桂阳等郡群起响应,收复荆州指日可待,刘备与吴军刚刚接触,便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进入吴地五六百里。

陆逊此举,避其锋芒,据守夷陵则是凭险而守,陷刘备于险地,令蜀汉军成为骄兵,刘备也在不知不觉间对陆逊和东吴起了轻敌之心,加之孙权频频求和,又向曹操摆出要称臣的架势,这一切看似蜀汉优势巨大,刘备被这种假象蒙蔽,才逐渐掉以轻心。

事实是,蜀汉想要吞掉东吴,无异于痴人说梦,刘备最好的选择便是此时接受孙权的求和,拿一些实惠,重新建立孙刘联盟,但是刘备被眼前的假象蒙蔽,一步步陷入陆逊和孙权布置的陷阱之中。

如果说夷陵之败是因为刘备“不知兵”,不如说是刘备“骄兵必败”,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

蜀汉的难处

除了刘备本人的错误导致夷陵之败外,蜀汉自己的难处也掣肘了刘备的攻势。

补给困难

。蜀汉的战线很长,从成都到夷陵,中间横着一座大巴山山脉,这座山脉斜贯长江南北,既是蜀汉的屏障,也是蜀汉的阻碍。

想在如此复杂的地形间运送军需粮草,别忘了那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绝非专属于秦岭。

水路优势,无法利用。

蜀汉对东吴有一个巨大的地理优势,那边是蜀汉在长江的上游,东吴在长江的下游,如果顺流而下,蜀汉进攻东吴的节奏便没了崇山峻岭的阻碍。

可惜的是,蜀汉的水军太弱了,东吴的水军又太强,如果蜀汉水军顺流而下,结果是败得更快,而且只有全军覆没一途,毕竟蜀汉的水军想要与东吴竞速,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镇北将军黄权曾对刘备说道:“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

没办法,刘备只能眼看着这个优势借不上力,只能放弃水路进攻的优势。其实,从这点来看,就能见微知著,刘备伐吴更多的是急切心作祟,其实准备并不充足,如果花费数年时间,培养一支强力的水军,水路并进之下,东吴恐怕难以招架。

人心不齐。

三国时期,一直都认为曹魏得天时,东吴得地利,蜀汉得人和。在笔者看来其实不然,得地利的当是蜀汉,却缺少人和。

当刘备提出伐吴大计时,蜀汉不仅缺少人和,而且还严重缺少人才,魏延镇守汉中,诸葛亮镇守成都,马超镇守西羌,只有一个赵云可用,赵云却并不赞成刘备伐吴,被刘备留作后军,以做接应。

诸葛亮曾经说过一句话,感慨法正不在,如果法正在,一定能劝阻刘备伐吴。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对于刘备伐吴一事,诸葛亮内心也并不赞同,只不过他没有出口阻拦,因为他张口阻拦刘备,则蜀汉内部就真的要乱了。

所以,诸葛亮只能在事后,发出此等无奈的感慨。

诸葛亮早就定下“西和诸戎 , 南抚夷越 ,外结好孙权 , 内修政理”的方针,尤其是这条“外结好孙权”,尤为重要。

因为诸葛亮深知,蜀汉此刻吞不了东吴,即便吞了东吴,也会被强大的曹魏在蜀汉立足未稳之时趁机攻克东吴旧地。

刘备直到在白帝城频频垂危之时,才明白诸葛亮的苦心。孙权也在赢得夷陵之战以后,依然表示出对蜀汉的友好,派太中大夫郑泉“ 聘刘备于白帝 。 ”

显然,孙权早就明白,孙刘联盟此刻不能破,他们互相搏命,只会令虎视眈眈的曹魏,加速统一的步伐而已。

相关内容

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
8月5日,敦煌市政协召开十届18次常委会议,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乌...
2025-08-07 06:02:31
2025年中秋国庆连休8天...
2025年的中秋节与国庆节罕见连休,从10月1日至10月8日共放假...
2025-08-07 06:01:48
夜色赶海
8月5日晚8时许,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沙滩上热闹非凡。不少市民趁着晚...
2025-08-07 05:59:20
原创 ...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
2025-08-07 05:34:03
原创 ...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
2025-08-07 05:33:59
原创 ...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
2025-08-07 05:33:49
原创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
2025-08-07 05:33:38
原创 ...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
2025-08-07 05:33:32
原创 ...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
2025-08-07 05:33:04

热门资讯

原创 孙... 顺治皇帝的陵墓得以保存至今,确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其中关键之一, 就是“神德功德碑”上那...
原创 1... 1967年的一天,开国上将许世友将军从北京参加完国庆典礼,如期回到南京家中。然而,当他打开家门时却发...
原创 他...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
原创 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历史的舞台上,权力更迭如同潮汐般起伏,一个个家族或王朝在浪潮中涌...
原创 五... 晋朝在短暂实现天下大一统后,再次爆发战乱,这一次是整个汉人的浩劫。因为八王之乱,导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
原创 八... 1900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踏破了中国古老的城墙,京城在战火中被掠夺殆尽,居民流离失所。清政府被迫签下...
原创 宋... 宋高宗赵构在南宋建立初期,历经战乱,一路南逃。他唯一的儿子在早年的动荡中不幸夭折,而自己又因受金兵惊...
庐山会议后,毛主席计划让彭德怀... 你能想象吗?一个身患重病的老人,在病床上还一遍遍修改一篇文章!他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是为了给一位战...
原创 刘... 楚汉争霸:英雄崛起与落幕的传奇 在华夏大地的历史长河中,楚汉争霸无疑是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这场波澜壮...
原创 左...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