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离家18年副司令回乡寻双亲,母亲:请问,你找谁?
创始人
2025-05-28 09:03:44
0

原标题:1947年,离家18年副司令回乡寻双亲,母亲:请问,你找谁?

1947年的一天,湖北黄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里,郑国仲副司令骑着战马停留在村口。看着日思夜想的家乡,此时他的内心百感交集,想着他就不自觉地加快了自己的脚步。离家18年,第一次回乡的他,凭借心中那模糊的记忆,找到了一户农妇的家中。

此时家门口,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坐在石头上聊天,看到一位穿着军服,还配着枪的人走过来,她神情瞬间紧张起来,哆哆嗦嗦地问:“长官,有什么事吗?”郑国仲见状,赶忙给老太太解释:“大娘,您别害怕,我是解放军,回来找我父母的,由于时间过去太长,对这里有些不熟悉,想问一下。”

听到这里,老太太才放心,将他请到屋里了解他父母的情况,此时的屋里还坐着一位满脸皱纹的大爷,得知他的情况也很热情。可谁知说了几句话后,郑国仲痛哭流涕,“扑通”一声跪在两位两人面前:“爹,娘,孩儿对不起你们,我回来看你们了!”

说到这里大家肯定也好奇,郑国仲为什么会离家18年未归?这18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和双亲见面如此陌生?

悲惨童年,向往革命

郑国仲,1913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的一个贫穷农户家里,从小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由于他是第二个孩子,出生的时候虽然父母很开心,可一家人的吃食却愁怀了父母!因此,郑国仲小的时候,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大家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而郑国仲就应了这句话。

刚刚会自理的郑国仲,就承担起了家里一部分农活,挑水、砍柴、放牛、放羊等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都抢着干。到了他十岁的时候,别人都在温暖的课堂上学习知识,而郑国仲则被父母送到了裁缝店,希望他能学成一门手艺,将来好养活一家人!

可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里,即便是郑国仲学成了手艺,老百姓也没有多余的钱财去找裁缝做衣服。就这样,郑国仲又回到了家里,做起了农民,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工作,干活、回家,别无所求。但这并不是郑国仲想要的生活!

时间来到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黄安县的很多老百姓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入到了这场农民运动中。最后在三万多农民自卫军、义勇军的勇猛攻势下,成功拿下黄安县,在这里建立了黄安农民政府!

黄麻起义

此时的郑国仲第一次接触红军,也是第一次了解“革命”,知道红军是一支“为人民服务”的部队之后,他便有了当红军的念头。可当时他才十四岁,父母还指望着他养活一家人,坚决不同意他的想法,所以他就错过了这次当红军的机会,不过这个想法一只没有被磨灭!

瞒着家里去当兵,一走就是十八年

到了1929年的春天,一天,郑国仲正在田里干活,突然他听说有只红军经过黄安,他想都没有就扔下锄头,直奔县城,报名参了军。此时的他才16岁,没有告诉父母,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跟着红军开始南征北战。此时家里的父母做好饭,左等右等都不见儿子回来,听村里的人说,他们才知道,原来他去当红军了!

红军雕像

而郑国仲临走的时候,对着家的方向磕了个头,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走竟然就是十八年。

加入红军之后,郑国仲一直积极参加革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参军第一年的他,就正式加入共产党,还从一个小兵先后被升为排长、营长,深受领导的赏识。到了1935年,郑国仲已经升为团长,他在嘉陵江战役中,率领部队歼灭敌军一个旅,又立下了一次大功。

1937年,抗日战争正式打响,郑国仲被任命为129师385旅769团的营长,参加了忻口会战。当时,日军掌握制空权,他们利用飞机对国军展开了疯狂的轰炸,导致国军部队损失惨重。组织上都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是就派769团去炸毁停在阳明堡机场的飞机。当时,团长负责炸毁飞机,而郑国仲则负责阻击日军的增援部队。

阳明堡战斗刚打响,日军就派出装甲车前去支援,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郑国仲此时正带着部队阻击他们,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增援部队被郑国仲拖住无法动弹,为我军部队争取了撤离的时间,郑国仲又一次立了大功!

时间来到1940年8月20日,轰动全国的百团大战

正式拉开序幕,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狮脑山战役了。当时郑国仲所率领的部队负责驻守在狮脑山,阻击日军,为摧毁正太铁路的部队争取时间。当时,日军派出一个旅的兵力,集中对狮脑山展开攻击。可能是小瞧了八路军的战斗力,他们一开始并没有派出飞机轰炸。没想到一时的低估,竟然被八路军的迫击炮打了个措手不及。

眼看着多次进攻失败,日军气急败坏,他们派出将近百人的小分队,准备左右夹击,以此来歼灭八路军。可他们属实低估了八路军的战斗力,在勇猛的反击下,八路军又一次顶住压力,再次击退日军!日军眼看着再次失败,恼羞成怒之下,他们调动大量增援,出动二十多架飞机,开始对狮脑山发动最猛烈的攻击。

狮脑山顿时炮弹如雨,硝烟弥漫,日军觉得这次一定万无一失,所以就对狮脑山展开冲锋。可他们没有想到,郑国仲率领着部队埋伏起来,就等着他们自投罗网。见敌人走进,郑国仲命令战士扔手榴弹,炸得敌军猝不及防。随后,双方就开始了“白刃战”,没有刀就用石头,只要是等杀敌的,战士们全都不放过。

就这样,日军又一次败退,气急败坏的他们见进攻无效,就决定用毒气弹这种卑鄙的手段。可我军战士没有放弃阵地,一直在这里坚守了六个晚上,此时八路军已经弹尽粮绝,没有武器和食物,已经快要撑不下去了。可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百姓们偷偷送来了食物,为 战士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老百姓送粮食

到了第七天,日军增援越来越多,可依旧没有从八路军这里讨到任何好处,吃了个败仗。郑国仲也因为出色的完成任务,被上级领导表扬!

日军在百团大战中接连失利,气急败坏的日军长官决定实行“三光政策”,来报复八路军。他们疯狂对老百姓进行屠杀,小到婴儿,大到老人,全都不放过!他们无恶不作,惨无人道,将恨全都宣泄在老百姓身上。八路军见状,立刻进行反击,郑国仲则率领主力军和日军展开了疯狂的回击。

日军暴行

当时,日军想要修建白晋铁路,一方面瓜分山西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削弱我军抗日力量。可他们真的小瞧了我军领导的洞察能力,他们的阴谋很快就被我军领导察觉,随即就派出郑国仲前去破坏。可是,敌我双方实力悬殊,要想打赢这场战斗,硬碰硬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智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时郑国仲就提议:“我们可以选择在晚上偷袭他们的阵地,这样伤亡最少,破坏最大”。就这样,在郑国仲的带领下,成功炸毁敌军腹地,又一次赢得了胜利!

抗战结束后,又迎来了解放战争,郑国仲在解放战争前期也立下了不少功劳,还被提升为3纵副司令。到了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郑国仲率兵发动张家店战役,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就成功消灭国民党五千多人,打了个大胜仗!

阔别十八年,重回家乡

战斗胜利后,郑国仲跟着部队继续前进,可此时的他内心越来越慌乱,因为距离他的家乡黄安越来越近了。从他十六岁离家后,这还是第一次离家这么近,思念父母的心越发浓烈。第二天,郑国仲找到领导,说:“首长,我想回家看看父母,十八年都没见了”。领导听后,欣然同意了。

就这样,郑国仲马不停蹄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寻着模糊的记忆,他内心忐忑地走进了村子。此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见到穿军装,腰间别枪的人后,赶忙后退,十分害怕地问到:“长官,你有什么事吗?”郑国仲说明了来意,老太太就将他领进了屋里。此时屋里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看到来人惊诧万分:”你是谁,来干什么?“

老婆婆赶忙上前解释,误会消除后,郑国仲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他说:“我叫郑国仲,是回来找我父母的,我的小名叫祖福,你们知道我爹娘现在在那里吗?”两位老人听到“祖福”这个名字身体一颤,大吃一惊:“你真的是祖福?是我们的祖福?”郑国仲见状,才反应过来,原来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阔别十八年的父母啊!

他“砰”的一声,痛哭着跪下去,对着二老磕了几个头,并说到:“爹,娘,孩儿不孝,孩儿对不起你们!”二老看到自己的孩子,也是泪流满面,赶忙将他扶起来,询问了这十八年发生的事情,才得知原来儿子已经当了副司令。

这短暂的相见算是了却了这十八年的愿望,随后郑国仲又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晋升为副军长。直到解放后,郑国仲才彻底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可这么多年,郑国仲没有忘记党的使命,一直积极的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直到1992年1月11日,他在北京逝世,结束了光荣的一生。

相关内容

很难找到比这篇,更全的日照...
如果你是首次来日照,网红攻略看的眼花缭乱的,一直搞不明白威海到底应...
2025-08-22 00:44:08
暑期住宿市场展现多元活力:...
2025年暑期旅游市场呈现多元化、深度化特征,酒店与民宿作为住宿两...
2025-08-22 00:42:52
原创 ...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个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说的是姜维北伐...
2025-08-22 00:37:25

热门资讯

中国式协商的历史与现实 《百年中国协商史话》一书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追求民主、建设民主,以及发展民主、完善民主的探索历程。本...
吕蒙真是因“关羽附体”而死吗?...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不愧“武圣”之名。其头落下,却能睁眼怒目,吓得曹操失魂落魄;纵使身死,也仍...
原创 蒙... 历史上有很多忠臣良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奋斗,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们的事迹和遗言,成为后人的楷模和教...
原创 原... 陈独秀病逝后,他的子女们生活的怎么样?一个比一个有出息 网上流传很多陈独秀的段子,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
有趣的“痕迹” 工人在剑桥大学... 据英国《都市报》2月12日报道,近日,剑桥大学图书馆的工人在拆卸书架时,意外发现了一张20世纪60年...
原创 英... 明朝末年,动荡的时局下,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李自成的大西国军成为了一支崭露头角的军队...
原创 明... 从古代开始,读书与仕宦是相依相伴的,在汉唐时候,虽说世家把持朝政,遍看朝堂,都是高门显望的子弟。但这...
原创 朱... “天下什么东西最大?” 这个问题,历史上有两个皇帝都曾问过,一个是宋太祖赵匡胤,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
原创 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横扫六国,完成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 嬴政觉得自...
原创 孟... 孟良崮战役在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伟大的名声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因为粟裕的卓越指挥才华,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