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唐朝,人们往往将其视为一个相对开放的朝代,特别是在对待女性美的定义上。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唐朝,人们普遍认为胖才是美,与现代对瘦美的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么,在唐朝,究竟什么样的身材才被认为是美丽的呢?是真的只有那种白白胖胖的美女才受人称道吗?
在唐朝的美女中,杨贵妃是一个备受瞩目的存在。大家普遍认为,杨贵妃是一位丰腴美人,那她的身材究竟如何呢?让我们首先了解一下其他人对她的印象。白居易曾写过不少赞美杨贵妃的诗句,他可以被视为杨贵妃的忠实粉丝。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并未亲眼见过贵妃,而是通过别人的描述来了解她的美貌。在所有描绘杨贵妃的文人中,李白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一位。李白曾亲眼见过杨贵妃,他留下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佳句。这与其他文人通过想象描绘的杨贵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是在李白眼里真实的贵妃娘娘。
然而,一次安史之乱彻底改变了一切。所有的过错都被归咎于一个女人身上,这个女人就是杨贵妃。因此,这位曾倾国倾城的美人突然间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尽管杨贵妃已经去世,但当时的社会上突然间兴起了以她为形象的绘画,即贵妃图。在当时,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概念引领潮流,但由于有些人本身无法变得丰满,于是人们开始使用人工美图秀秀的方式。画家周肪就是当时比较有名的一位,他可以将任何人画成丰腴之形,在绘制了贵妃图后,反响甚好。
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观念,与我们现在追求的瘦美的概念并无太大不同。社会观念的改变往往是渐进的,当时的文人墨客开始普遍认为,唐朝灭亡是由于杨贵妃引起的,将她视为红颜祸水。这一观点体现在后来的一些诗集中,对于杨贵妃的描写多带有赤裸的丑化元素。
然而,有趣的是,根据野史记载,杨贵妃的实际身高在一米六四到一米六八之间,是标准的女神身高,而体重则在112到139之间,并不算是过于丰满。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的印象中,她成为了一个胖美人呢?实际上,这与当时的社会观念和文人的态度有关。文人们认为唐朝的覆灭与杨贵妃有关,为了表达对她的不满,开始讽刺她,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贬低她的身材。
在这种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概念成为潮流,但杨贵妃的实际身材并非如此。她被过度美化或丑化,实际上是文人对当时政治和社会变革的一种反应。杨贵妃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寓意,成为一个传奇。
总的来说,唐朝女子美的标准在当时社会观念的引导下形成,而杨贵妃的形象则在历史的长河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她的身材在现实生活中或许并非如文人描绘的那般丰腴,但却成为时代审美的代表。唐朝女子以胖为美的观念,不仅是审美标准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特定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