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中国福利会、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推出了三卷本、150.1万字的《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系列丛书(《延安卷》《上海卷》《国际卷》)(澎湃新闻:)。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又称“203档案”,共203卷17247页,形成于1938年至1964年,在此次系统整理出版之前,是一座沉睡的史料富矿。丛书系统整理并展现了宋庆龄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及之后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与国际友人和海外华侨合作,为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而奋斗的历史。
围绕丛书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于11月2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主办了一场专题研讨会。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上海市档案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朱纪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原副部长、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严军,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吴剑,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一级巡视员、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傅继红,中国福利会原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宋钟蓓,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吴景平,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黄亚平以及来自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档案馆、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活动。本次专题研讨会是上海市社联第十九届(2025)学会学术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上海宋庆龄研究会会长薛潮主持。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时刻,举办《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系列丛书专题研讨会既是对历史的深情致敬,更是对伟大精神的赓续传承。这套丛书是宋研会历时七年精心整理的重要成果,真实记录了宋庆龄同志领导保卫中国同盟及其后续组织,为民族解放和世界和平奋斗的光辉历程,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时代意义。丛书面世,为深入研究宋庆龄同志的光辉事迹和崇高精神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也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注入了新的历史养分。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以《原初性、唯一性与在场性——“203档案”对于宋庆龄研究的意义》为题作了主旨发言。他表示,“203档案”无论对于研究中国福利会史、中外关系史、国共关系史,研究路易艾黎、马海德等国际友人史,还是研究上海城市史,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203档案”涵盖书信底稿、会议记录、文件批示、社团活动总结、财务清单等——这类资料未经修饰与删节,具有原初性;是中福会早期英文档案的唯一系统留存,具有唯一性;为众多与宋庆龄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系统性资料支撑,具有在场性。他以上海文艺青年联谊会、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中国学术工作者协会等团体向中国福利基金会申请资助历史记录为例做了解读。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聂文婷以《民心之所向与民心所以向——读〈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延安卷〉有感》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她表示,《延安卷》中的珍贵历史档案文献对于党史研究与教学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何以得民心的问题,具有特别具体历史细节的叙说,如果将这些珍贵历史档案文献运用到党校教学中,会让党校课堂更为生动和耳目一新,也更具历史支撑力和理论说服力。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副处长、二级调研员、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常务理事陈彩琴以《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开展援助作家艺术家工作的主要特点及意义——以“203档案”〈上海卷〉为考察中心》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她表示,宋庆龄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开展援助作家艺术家的工作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群体范围广、物资种类多、援助规模大、成效显著等特点。它不仅为众多进步文化人士从事爱国民主运动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和精神激励,展现了宋庆龄“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的精神风采,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理事陈雁以《上海解放前后的中国福利基金会:以“203档案”〈上海卷〉内部会议记录为中心的考察》为题作了交流发言。她表示,“203档案”作为中国福利会历史研究的核心文献,其系统性的记录为理解战后至新中国建设初期社会组织与城市治理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关键实证。特别是《上海卷》,不仅填补了上海现代民政福利事业史料的重要空白,更折射出特殊历史阶段社会机构在政治转型中的适应与贡献。档案显示,在上海解放前后的社会变迁中,中国福利基金会作为一家有政治和社会双重属性的机构,成功实现了机构的自主性与连续性。它在城市救济体系中扮演物资调度与分配的“中介者”、推动儿童公共文化建设的“先锋角色”和协调跨区域救济的“协调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史研究室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常务理事徐涛以《宋庆龄与美国援华社会运动(1937—1952):以“203档案”〈国际卷〉为中心》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他表示,“203档案”《国际卷》以美国援华会、美国援华救济联合会、美国援华联合会、中国福利呼吁会等救济组织的大量第一手史料揭示了宋庆龄在中美民间人道合作中的核心作用。宋庆龄及她领导的慈善组织是20世纪中期中美人道主义网络形成的关键力量。
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工业合作协会秘书长秦泉安以《宋庆龄与中国工合运动史研究——〈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的价值》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他表示,“工合”运动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通过组织工业生产合作社有效地支援了抗战经济,更在于它凝聚了国内外各方力量,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生动体现。宋庆龄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广泛的社会联系和国际视野,为工合运动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然而,由于史料匮乏,长期以来学界对宋庆龄与工合运动关系的研究,特别是她与解放区工合组织互动的细节,一直存在诸多空白。上海宋研会出版的这套丛书以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依据。
上海市档案馆编研部副主任、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理事何品以《关于继续深入开展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编研工作的几点思考》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他结合自己参与上海市档案馆藏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203档案”)开发工程一系列项目的工作经历,从档案工作者和历史研究者的双重视角,对“203档案”开发工程进行观察与思考,并对继续深入开展相关编研工作提出三点个人意见或建议:一、整理出版翻译参考工具书;二、开发利用中国福利会中文历史档案;三、联合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上推出了参考工具书之一,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编写、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印制的《〈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专有名词翻译手册》。
《永远和党在一起——中国福利会英文历史档案选编》及《专有名词翻译手册》
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副会长黄亚平对本次研讨会作了总结。他表示,“203档案工程”自2018年启动以来获得了卓有成效的推进,翻译、数字化、编目、解密、开放、整理、出版等工作相继完成,而本次研讨会标志着“203档案工程”正式开始研究利用的新征程,从基础工作转入价值意义发掘的新阶段。他总结了7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指出他们都特别关注和运用了三卷中首次批量公布的档案文献,特别注重对宋庆龄研究领域尚处空白和薄弱的课题展开探索和研究,视角独到,见解深刻,提出了很多原创性观点,形成了“203档案”《延安卷》《国际卷》《上海卷》出版以来的重大学术成果。
薛潮指出,本次研讨会形成了“203档案”出版以来的首批学术成果,对今后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深入持续开展专题研究的工作具有重要启发性和指引性。本次活动既是“203档案”利用工作的序曲,也是一次重要的动员和指引。
下一篇:从绿皮车的记忆到高铁纵横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