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帝王之家常常因为争夺帝位而发生惨烈的兄弟相残事件,这种悲剧甚至在大唐盛世也没有避免。公元626年,武德九年,这一年注定是充满腥风血雨的一年。玄武门之变,既是一场血腥的政变,也揭示了在暗流涌动的兄弟关系下,长久压抑的手足相残的悲剧。
自古帝位通常由长子继承,而不立幼子。李建成是当时的长子,虽然他在政绩和战功上毫无突出表现,却依然被立为太子。虽然李建成的资质平平,缺乏主见,但他有一位著名的谋士魏征。魏征多次献策,建议除掉李世民。加上与他交好的四弟李元吉的鼓动,李建成逐渐意识到自己和李世民的关系已经无法和解。为了保全自己,他策划了多次暗算李世民,包括下毒以及逼迫父皇退位。然而,李建成并未料到,李世民早就通过自己麾下的谋士得到警告,已经做好了周全的准备。
这一天,高祖皇帝李渊正在宫中与陈淑达、裴寂、萧瑀等老臣一起游湖赏玩。因感到疲惫,正停在亭中休息。忽然,尉迟敬德身穿金盔铁甲,手持兵器来到李渊面前。李渊惊愕地问:“今天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叛乱?将军为何来此?”尉迟敬德回答道:“由于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起兵造反,秦王殿下已经诛杀了他们。秦王担心其他贼寇作乱,特派我来保护陛下。”
李渊听后大吃一惊,心中思绪万千,他转向裴寂等人问:“没想到事情竟发展到这一步,你们认为现在该怎么办?”这时,陈淑达、箫瑀等支持李世民的大臣赶紧插话:“当年是秦王为陛下打下天下,岂料太子和元吉因嫉妒秦王的功勋,暗中设计陷害他。如今秦王已将其除掉,秦王的功劳赫赫,民心所向。如果陛下能立秦王为太子,将国事交给他处理,类似的事件就不会再发生了。”
李渊听后心情复杂,眼前的局势让他百感交集。失去了两个儿子,身边的大臣们纷纷投靠李世民,他无奈地接受了这一建议,缓缓说道:“好吧,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
当天,李渊召见了秦王李世民,看到李世民脸上的痛苦与自责,自己也心生悔恨。父子二人抱头痛哭,至于他们哭泣的内容,史书并未详细记载,因此也无法知道究竟是何种情感。
然而,玄武门之变似乎并没有结束。即使血已染红大地,杀戮依然没有停止。李世民本性宽厚,深知百姓的评价,因此他不愿彻底消除所有威胁。然而,在这一时刻,李世民的谋士房玄龄给他讲述了一个关于“淮南王刘安”的故事。刘安的父亲刘长因嫉妒哥哥成为皇帝,企图谋反,但失败后被汉文帝捉拿。汉文帝是仁德之君,虽然刘长犯了谋反的大罪,但他不忍心杀他,而是将刘长流放到四川,刘长在途中绝食而死。照理说,刘长的谋反罪应诛及九族。然而,汉文帝却没有追究,反而封刘长的儿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安后在汉武帝时期再次谋反,最终被诛杀。
房玄龄的一番话彻底打消了李世民的顾虑。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所有子嗣,包括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全部被李世民的部下一一处决。
文献来源:《新唐书》,《旧唐书》,《史记·鲁周公世家》等历史资料,笔者已确认内容真实,且不涉及任何政治含义,亦不带有任何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