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尤其是在汉朝末期,司马懿等一批杰出人物的崛起,使得司马家族一度成为政治中心,最终甚至篡位建立了晋朝。然而,晋朝灭亡后,司马懿的后代几乎被满门抄斩。那么,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为何他们成为历朝历代皇族中结局最惨的存在? 司马懿的后代遭遇如此悲惨的结局,主要源于他们在历史上犯下了两个致命的错误,最终导致了整个家族的灭亡。
第一个错误与司马懿本人有关。司马懿在晚年策划了一场政变,诛杀了许多政敌,为司马家族篡位铺平了道路,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原本人们以为这场政变与历史上其他类似事件无异,然而,问题出在司马家族未能履行当初的承诺,这也成为后来世家大族不再支持司马家的起点。 为了理解这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从当时的政治格局说起。魏明帝去世后,年幼的新皇帝无法有效处理朝政,因此魏明帝的几个辅政大臣承担了政权,形成了两个主要的派系。一派是以大将军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另一派则是以司马懿为中心的世家大族势力。两派相互争权,尽管曹爽手握权力,但因为是皇族出身,依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世家大族。 然而,世家大族最终决定不再坐视不理,借着曹爽不在帝都时,司马懿发动政变,迫使曹爽交出实权。实际上,曹爽当时手握重兵,作为曹魏最有权势的人,不可能轻易被打败。如果曹爽抵抗到底,司马懿恐怕难以取胜。因此,司马懿决定采取诱降策略,承诺如果曹爽投降,将不追究其责任,并且保住他的富贵。 曹爽经过权衡,最终选择了投降,却没想到司马懿没有履行诺言,反而在曹爽放弃抵抗后彻底诛灭了他的家族。正是因为这一事件,司马家族的信誉彻底破产,后来的世家大族纷纷远离,甚至连曾经支持司马家的其他大族也不再愿意为其提供支持。 即便在后来的东晋小朝廷中,虽然司马家族仍掌握政权,但他们逐渐成为了其他曾经支持他们的家族的对象。司马家族作为最早破坏了政治平衡的力量,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如果只是高平陵之变本身,司马家族的灭亡还不至于如此严重。但不幸的是,司马家族又犯下了第二个大错误,那就是在公开场合弑杀皇帝。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基本掌控了朝政,继司马懿之后,他的儿子们继承了家族的权力,逐渐成为曹魏实际上的掌权者。此时,曹魏的皇帝曹髦在司马家族眼中不过是个傀儡而已。司马家族本可以效仿王莽篡汉那样采取温和的方式逐渐夺取政权,因为在那时他们实际上已经掌控了整个政权。 然而,曹髦并不打算轻易放弃自己的权位,他始终试图反抗。最终,曹髦在一次试图夺权的过程中,竟然当街被司马家族的亲信斩杀。这一事件彻底改变了历史进程,使得政权更替不再是温和的转交,而变成了生死攸关的斗争。 因此,在东晋灭亡时,接替的政权对司马家族展开了残酷清算,司马家族的灭亡也由此拉开了序幕。事实上,司马家族弑杀曹髦的事件,是历史上第一个公开场合谋杀皇帝的例子。 在历史上,虽然有过外戚和宦官干政、甚至毒死皇帝的情况,但这些大多发生在宫廷之中,很少公开在街头发生。即使是曹魏篡汉,也没有直接杀害汉献帝,而是给了他一个山阳公爵的封号,让他安享晚年。 而司马家族公然杀害曹髦,使得许多人意识到,皇帝与普通人没有什么不同,甚至不再享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这一事件打破了皇权面纱,让所有人都明白即使是皇帝也可能遭遇死亡,失去了原本的庇护。 因此,司马家族的做法为后来的刘裕清算东晋的皇室提供了前例。在东晋末期,刘裕也毫不掩饰地弑君。随着东晋的灭亡,司马家族几乎被清算殆尽。正因为司马家族开了弑君的先河,东晋末年,其他王朝也无所顾忌地进行弑君行动。例如,在晋安帝、晋恭帝时期,刘裕最终通过刺杀皇帝掌握了政权,令司马家族彻底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总的来说,司马家族的倒台不仅是因为他们政治上的错误,也与他们对皇权的挑战和弑君行为密切相关。其后果直接影响了整个东晋及以后的王朝对前朝皇族的清算,历史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任何政治暴力行为都可能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 司马家族的崛起与陨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治事件,代表着历史中权力交替的无情与残酷,揭示了政权更替过程中家族命运的不可预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