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陈嘉堃 赵晓松
最后一名出场的选手完成动作,决赛结束,别的选手欢呼时,曹诗祺头也不回地冲下碗池,再次挑战在比赛中未能完成的一个高难度动作。一次、两次、三次……当她最终完成这个动作时,现场观众为她送上了掌声和欢呼声。
曹诗祺在比赛中。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这就是滑板!”曹诗祺的妈妈一边看着场内的孩子,一边有些哽咽地对记者说,“滑板就是这样子,(选手)并不是为了成绩,就是为了完成想做的动作。”不过,曹诗祺本人在被问到是否为最终成功完成难度动作高兴时,噘着嘴说:“不高兴!”
让曹诗祺不开心的,是比赛的结果。在这场十五运会滑板女子碗池决赛中,作为北京代表团本届全运会最年轻的参赛选手,11岁的她收获第7名。
这场决赛,曹诗祺在第一轮A线动作流畅完成,但第二轮和第三轮的B线动作,她都未能完成同一个高难度动作。“第一轮A线也是‘保本线’,后面两轮B线我们是想冲击前三名的,所以难度高一些。”曹诗祺的教练肖遥对本报记者坦言,由于年纪小、大赛经历少,曹诗祺在比赛中有些紧张,导致动作没有衔接成功。
第二轮动作失误后,曹诗祺急得在场上哭了出来。赛后经过混合采访区,她的眼眶里仍然有泪水。在领队和教练的一再鼓励下,曹诗祺才噘着嘴来到记者面前,她低着头,小声嘟囔了一句“太紧张了”,面对“是不是觉得结果有些遗憾”的问题,轻轻点头。
看着身边情绪低落的弟子,肖遥鼓励说:“在我心里,你已经很成功了!”在这位中国第一代滑板运动员看来,2014年出生的曹诗祺拥有光明的未来。
的确,即使在“英雄出少年”的滑板项目,曹诗祺也是这场决赛年龄最小的选手。此前的半决赛,她以第三名的佳绩晋级,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从不到5岁开始练习滑板,曹诗祺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已经获得过世界极限运动会(中国)滑板U池巡回赛北京站亚军、北京市运会冠军、中国青少年U系列滑板巡回赛天津站冠军(U12组)等众多荣誉。
曹诗祺的妈妈对记者说:“晋级决赛就很棒了!她还只是6年级的学生。第一次参加全运会这样的顶尖赛事是宝贵的经历。大家都很厉害,都有各自的高难度动作。名次对现在的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
曹诗祺的父母一起来到现场为她助威,每一轮比赛后,曹诗祺都会来到父母面前交流。爸爸会为她分析复盘技术细节,妈妈则会在心理上疏导。曹诗祺的妈妈说:“我就告诉她平常心就好,希望她尽情地在场上展现自我。”
为了参加本次全运会,曹诗祺在学校请了假。她的妈妈告诉记者,接下来回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补课。当记者在赛后混采区把这个安排转述给曹诗祺,并询问她准备先补哪一门时,得到了“哪门都不想补”的回答。
不过,因为比赛低落的曹诗祺,在这一刻终于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