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顺礼于1914年出生在江西省吉安县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年幼时,他在八岁时进入了当地的私塾读书,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读了两年书后便不得不辍学回家。辍学后,为了谋生,蔡顺礼学会了裁缝手艺。1927年,随着大革命的浪潮涌向他的家乡,年少的他积极响应革命号召,加入了儿童团,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土地革命时期,蔡顺礼光荣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一名革命战士。在红军中,他长期活跃于中央根据地,参加了多次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并经历了艰苦卓绝的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又参与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为稳固并发展陕北的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红军三大主力最终会师取得胜利提供了关键帮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蔡顺礼主要活跃于晋察冀根据地,为巩固和建设根据地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不仅参加了平津、太原、扶郿、兰州等关键战役,还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解放华北和西北地区的重要功臣。
新中国成立后,蔡顺礼担任了公安部武装保卫局局长、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和部长等重要职务。1955年,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在担任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期间,蔡顺礼还曾亲自前往哈尔滨军工,实地调查高干子弟的堕落腐化现象。
这一事件的起因与开国上将陈再道的儿子陈东平有关。陈东平自幼生活在高级干部家庭,然而由于家庭的纵容,他从小便养成了自视甚高的习惯,逐渐走上了错误的道路,最终陷入了堕落。陈东平在小学时便开始显露出不良行为,家人对他的放任使得他逐渐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1960年,陈东平被保送进入哈军工,然而,由于他已经习惯了放纵的生活,无法适应严格的军校纪律,导致他整日逃课逃学,成绩多次不及格,成为哈军工高干子弟中的“害群之马”。他缺乏学习动力,甚至无心投入到军事训练中。
1962年8月,陈东平以身体不适为由向学校请假,回到了家中。回到家后,他终于摆脱了军校的束缚,整日闭门不出,沉迷于收听敌台广播。在这种环境下,陈东平的思想逐渐发生了扭曲,开始向往奢靡糜烂的生活。他甚至主动给敌方写信,表示希望“上山入伙”,走上了一条堕落的道路。
1962年12月1日,湖北省公安厅查获了一封署名化名的信件,信件内容与泰国曼谷的美蒋特务机关有关联。经过调查,确认这封“入伙”信正是陈东平所写。由于陈东平是军人身份,这一事件引起了湖北省委和总政治部的高度重视。为此,总政治部决定派遣干部部部长、开国中将蔡顺礼亲自前往哈尔滨军工,展开实地调查。
1963年3月18日,蔡顺礼带领工作组来到了哈尔滨军工,一方面调查陈东平的事件,另一方面也了解其他高干子弟在学院的表现。在此期间,蔡顺礼召开了专题会议,向学院的干部子女通报了陈东平的案件,并亲自做了报告。通过陈东平的反面案例,他警示高干子弟们,提醒他们要保持警觉,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