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1接连上演了几场策略单一、缺乏悬念的比赛后,旨在增加变数的强制两次进站提议被正式摆上台面。然而,这个设想在围场内却遭遇了彻骨寒风。来自小红牛、迈凯伦和威廉姆斯的三位车队领队,在巴西大奖赛期间几乎异口同声地表达了强烈的保留意见,认为此举可能适得其反。
策略多样性的缺失与强制方案的提出
巴库、新加坡、奥斯汀——连续三场大奖赛,赛道上的战术博弈几乎沦为定式:清一色的一次进站。这种缺乏变化的模式让比赛过程显得有些可预测,观赏性因此打了折扣。为了打破僵局,强制两停的构想被提上日程,先后在墨西哥大奖赛的车手简报、运动咨询委员会以及更高级别的F1委员会中进行讨论。
愿景很美好:通过强制增加进站次数,搅动比赛局面,创造更多超车机会和不确定性。但理想照进现实时,却引发了普遍的担忧。
领队们的忧虑:相同的策略,更糟的结局?
“每个人都喜欢两次或更多次进站,但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小红牛车队领队佩尔曼率先发出警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轮胎。“导致两停比赛难以实现的原因之一是轮胎并不真正适合两停。” 他担心,如果强行推行,最终可能导致所有车队陷入另一种单一模式:“所有人都采用相同的策略,反而适得其反。” 那种一停与两停策略在赛道上精彩博弈的场景,或许将就此消失。
迈凯伦的
对此深表赞同,他的观点更加直指根源:“
” 在他看来,解决问题的钥匙并非增加规则限制,而是回归赛车运动的本源——当轮胎存在合理的退化时,超车和进站策略自然会变得丰富多彩。他的声音带着一种对工程本质的坚持。
威廉姆斯的沃夫斯则从战术执行层面表达了更深层的焦虑。在F1这样技术高度密集的赛场,各车队都拥有顶尖的策略分析团队。“我最大的担忧是,我们最终所有人都会采用几乎完全相同的策略,进站时机相差不过一圈,” 他描绘了一幅令人沮丧的图景:所有赛车像被编好程序的列车,在同一时间点依次进站,策略棋盘上的智慧较量荡然无存。“所以,关键点是,让我们先把基础打好,即轮胎退化和不同配方轮胎之间的性能差距。”
轮胎制造商的内部矛盾
作为比赛中的重要变量提供者,轮胎供应商倍耐力的态度显得颇为微妙,甚至内部也存在不同声音。
赛车运动总监伊索拉曾持积极看法,他认为两停策略能带来“更多不可预测性”,对观赏性有利。然而,F1首席工程师贝拉却在周五表达了截然不同的立场。
他与车队领队们站到了
线,并点明了核心风险:“不是你在桌上放的规则越多,策略方面就会出现得更多……基本上所有车队都会做同样的事。” 这无异于给强制两停的提议泼了一盆冷水。他理想中的精彩比赛,是处于策略十字路口的博弈——一些车手一停,一些两停,但总用时却惊人地接近。那才是策略艺术的最高体现。
共同的期盼:等待2026,还是立刻行动?
面对当前困境,一个更宏大的时间节点被反复提及——2026年。届时,F1将迎来技术规则的巨变。
贝拉和斯特拉都认为,在超车难度未知的新时代来临前,盲目改变比赛规则可能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对于2026年,我们已经有如此多的变革正在进行,” 斯特拉呼吁保持审慎,“让我们先观察2026年会发生什么,然后我们可以从运动规则的角度进行调整。”
这仿佛成了一场关于时机选择的辩论。是应该立即下猛药试图改善现状,还是耐心等待底层架构重塑后再做定夺?
的担忧则更为紧迫:“我认为明年的比赛变数可能会更少,这让我担忧。” 他并不完全排斥强制规则,但前提是“基础条件合适”。然而,他对近在眼前的2025赛季,已经流露出不乐观的情绪。
强制两停的提议,本意是打破沉闷,却在围场内部引发了关于运动本质、技术自由与娱乐性之间平衡的深刻讨论。车队领队与轮胎专家们共同描绘出一个清晰的结论:简单地增加一道规则枷锁,并非解开F1观赏性难题的万能钥匙。 真正的答案,或许依然深藏在那些黑色的橡胶化合物里,以及等待2026年那场技术风暴后,重新洗牌的赛场格局之中。在找到那个微妙的“轮胎退化窗口”之前,任何行政命令式的干预,都可能只是徒劳。优质图文扶持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