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11月3日,2025年“阳明杯·北极熊”中日韩围棋精英邀请赛在贵阳举行。活动期间,中国围棋协会名誉主席王汝南接受记者采访时由衷赞叹,“此次在贵阳举办的围棋赛事,不仅吸引了中日韩高手,更让普通百姓积极参与,这说明围棋在这里有土壤、有传承,不是空中楼阁。”
王汝南说,围棋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要发挥好围棋“寓教于乐”的功能,还要用好AI这一提升棋艺的强大工具。
从“为国争光”到“破心中贼”
“我们这一代人学棋,起点就是‘为国争光’。”王汝南的回忆,那时围棋基础极为薄弱。他坦言,自己1960年在安徽学棋时,全省都找不出一个会下棋的少年。“我最初学的是象棋,后来省里办围棋培训班,我连围棋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就被选去了。”
仅仅一个月的“速成”培训后,他们这批“零基础”的孩子便参加了全省青少年比赛,竟包揽了前三名,王汝南也获得了第四名。“这说明当时整个社会的围棋普及程度有多低,我们就是一张白纸,全靠从头开始画。”王汝南说。
正是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围棋被赋予了“为国争光”的崇高使命,他也在这样的时代感召下,从一名普通学员,成长为专业运动员、教练,再到中国围棋协会的管理者。
在围棋生涯中,王汝南经历过无数胜败。但让他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早年一次全运会决赛的失利。“当时我已进入决赛,眼看胜利在望,心态却突然失衡,最终与冠军失之交臂。”他坦言,这种“微小的落差”带来的心理冲击是巨大的,远超输掉一场比赛本身。
“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棋盘上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王汝南将围棋之道与王阳明心学深刻联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在棋盘上,怕输、想赢、杂念丛生,这些都是‘心中贼’。”他认为,围棋的修炼,本质上就是一场“破心中贼”的修行。
从“教化育人”到“知行合一”
王汝南认为,围棋的价值远不止于竞技。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借用“尧造围棋,以教子丹朱”的典故,指出围棋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教化”的功能。
“围棋能让孩子静下心来,动脑筋,体会战略、战术和哲理,培养全局观和取舍之道。”在他看来,推广围棋,不应只着眼于培养少数冠军,更应发挥其“寓教于乐”的育人功能。
“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大,家长可以让孩子学围棋,不是为了当职业棋手,而是为了让他们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陶冶情操。”他特别提到,贵阳作为王阳明“龙场悟道”的圣地,完全有条件将阳明文化与围棋文化深度融合。
“当孩子们在棋盘上‘堂堂正正地落子,坦坦荡荡地面对输赢’时,他们就在践行‘知行合一’。你读再多的书,知道要顾全大局,但一坐到棋盘前,就忍不住去争抢眼前的小利。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才能把‘知’变成‘行’。”王汝南说。
从“人机对弈”到“文化桥梁”
随着AlphaGo的横空出世,围棋AI的水平已远超人类。面对这一现实,王汝南展现出开放而务实的态度。“AI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必须承认它比我们厉害。”他坦言,像柯洁这样的顶尖高手,在与AI对弈时也常常感到“一点脾气都没有”。
“现在练棋,下完一盘棋,立刻用AI复盘,它能精准地告诉你哪一手胜率掉了3个点,哪一步是‘恶手’。这种反馈,是过去任何人类老师都给不了的。”王汝南认为,AI是提升棋艺的强大工具,必须“适应AI时代,充分利用AI来加强每个人的训练”。
但他也清醒地指出,AI目前还无法像人类老师那样,深入浅出地讲解“为什么”。“它只跟你讲‘胜率’和‘输赢点’,不会跟你讲棋理、讲大局观、讲舍与得的哲学。这恰恰是人类智慧不可替代的价值。”
王汝南认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机共生”,人类棋手利用AI提升技术,同时用人文精神去驾驭技术,让围棋的智慧与温度永远流传。
王汝南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和文化自信的提升,围棋正从一项“竞技运动”转变为连接世界的“文化桥梁”。他指出,AI的开发者选择围棋作为攻克人类智能的“圣杯”,恰恰证明了围棋所蕴含的复杂变化和深刻内涵,是西方工业文明对东方智慧的一种认可。
王汝南说,他愿意发挥自己的“余热”,为围棋文化的普及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围棋的路还很长,我希望能和更多的人一起,在这黑白世界里,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人生答案。”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罗亮亮
编辑/李冰
二审/金艾
三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