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尧是清朝雍正皇帝的宠臣,且与雍正有着亲戚关系——雍正是年羹尧的妹夫。凭借雍正的宠爱以及出色的军事才能,年羹尧一度风光无限。然而,在公元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一生的辉煌也走到了尽头,他被赐死,终结了他不可一世的命运。那么,在年羹尧死后,他的家人又过得怎样呢?
一、年羹尧的背景与崛起
年羹尧出生在一个武将世家。他的祖父曾是明朝官员,后来追随清军入关,成为清朝的一员官员。父亲与哥哥也是清朝的官员,因此年羹尧从小耳濡目染,聪明好学,颇具才智。年羹尧在康熙年间被钦点进入翰林院,成为进士,且在当时与张廷玉并列为最为出色的进士之一。
年仅30岁时,年羹尧便被任命为四川巡抚,几年后,他又晋升为四川总督。42岁时,他被康熙升为川陕总督。年羹尧的仕途之顺利,除去自身的才干,也与他与雍正的关系密不可分。雍正登基后,年羹尧不仅帮忙稳定了朝廷,还被宠信重用。
二、家人的荣宠
年羹尧为雍正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平定青海的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他得到了雍正更加深厚的信任。年羹尧的家人也因此得到了厚重的恩宠。年羹尧的妹妹被封为贵妃,地位显赫。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本来已赋闲多年,但也被雍正起用,担任了广东巡抚。年羹尧的妹夫胡凤翚也因此升职,而年羹尧年事已高的父亲也被雍正提升为尚书虚衔。雍正如此重视年羹尧,几乎将年羹尧全家纳入了朝廷的核心圈层。
三、从宠爱到坠落
然而,年羹尧随着权力的膨胀变得越来越傲慢。在平定青海的叛乱之后,他恃宠而骄,不再将朝廷其他重臣放在眼里。他与怡亲王允祥和吏部尚书隆科多的关系日益紧张。雍正多次试图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却未能成功。
更有甚者,年羹尧在雍正的政敌——九弟允禟出征时,未按照雍正的意愿,陷害允禟,这一行为让雍正心生不满。年羹尧还因贪污受贿,安排亲信当官,进一步引发了雍正的不满。
雍正多次提醒年羹尧收敛,但年羹尧始终未能意识到这一点,直到雍正开始在公开场合批评他,并开始拉拢年羹尧身边的亲信。
四、最终的罪行与家族的命运
1725年4月,年羹尧被免去川陕总督和抚远大将军的职务,调任杭州将军。尽管如此,年羹尧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奢华和排场,令朝中弹劾的声音越来越大。
到1726年1月13日,年羹尧因92条罪状被定罪,其中30多条都足以判处死刑。然而,雍正皇帝考虑到年羹尧曾为平定青海做出的贡献,最终决定让他自尽。
年羹尧死后,家族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被革去太傅职务,但由于年事已高,没有受到进一步的处罚。年羹尧的妹夫胡凤翚和妻子(年羹尧的妹妹)在年羹尧获罪后自杀,这与胡凤翚在任职期间的失职行为有关。而年羹尧的另一位妹妹与户部郎中杨晏结婚,她们并未受到连累。
年羹尧的哥哥年希尧因年羹尧的死被免职,但第二年便重新启用。年羹尧的父亲年遐龄在年羹尧死后不久去世,但雍正仍为其恢复了太傅职务。年羹尧的儿子中,只有次子年富被赐死,其余子嗣被流放到云南、贵州和广西,然而一年后,他们便被雍正赦免。
五、雍正的宽容
从雍正对年羹尧家人的处理来看,他对年羹尧的恨意并未完全释放。虽然年羹尧身犯重罪,但雍正并没有做出彻底的报复。若雍正真的希望将年羹尧满门抄斩,完全可以依照92条罪状中足以致命的罪行来彻底清除年家。然而,他对年羹尧家人的宽容,或许正是出于对年羹尧过去功绩的某种留情。
总的来说,年羹尧一生从荣耀到悲剧的转变,反映了权力斗争中的无常与权力滥用带来的代价。而他家人的命运,虽然未遭彻底摧毁,但也未能完全免于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