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带领大军直逼长安,最终与唐朝签订了渭水之盟。630年,东突厥灭亡,颉利可汗被俘,被押送至长安。四年后,634年,颉利可汗去世,唐朝追赠他为归义王,并给他谥号“荒”。
关于颉利可汗的儿子,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到底有多少个儿子,但根据出土的墓志铭,至少可以确认他有四个儿子。以下是对这些儿子们的具体情况整理:
第一位:迭罗支(叠罗支)
迭罗支的历史记载较少。据史料记载,唐军攻打突厥时,迭罗支和父亲颉利可汗失散,后来被俘,送到长安。唐朝的《新唐书》记载他性情温和,住在长安期间,颉利可汗的妻子们都得到了唐朝的供给,而迭罗支的母亲最后到达长安时,没有获得供给,出于孝心,迭罗支决定将肉食留给母亲享用。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后,感叹他仁孝的品性,并厚赐迭罗支,保证他母亲也能享有肉食。唐太宗感叹道:“仁孝是天赋的品质,不分华夏与夷狄。”这份恩典得以延续,确保了迭罗支母亲的生活。
第二位:阿史那婆罗门
根据出土的墓志铭,阿史那婆罗门是颉利可汗的儿子,也可能是他的小儿子。阿史那婆罗门大约20岁左右开始参军,并很快升任为禁卫军的一员。禁卫军在唐朝的统治中非常重要,包括了很多突厥及其他民族的成员。阿史那婆罗门后来官至右屯卫郎将。651年,阿史那婆罗门去世,唐朝追赠他为使持节、那州刺史。
第三位:阿史那特勤
阿史那特勤的事迹比较模糊,但根据墓志铭,他是颉利可汗的儿子,且曾被传承为冠军大将军阿史那感德的曾祖。据此,我们可以推测阿史那特勤可能曾在唐朝的军队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但具体情况不详。
第四位:阿史那染
最后,阿史那染的记载出现在颉利可汗曾孙的墓志铭中。阿史那染也曾是一位可汗驸马,但没有明确的记录表明他娶了哪位唐朝的公主或郡主,具体事迹也未详细记载。尽管如此,从他的墓志铭来看,他显然在当时的突厥社会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从以上资料来看,虽然历史记载中并未过多关注颉利可汗的子嗣,但可以确定的是,颉利可汗的后代们在唐朝的优待政策下,生活得相当安逸,甚至在唐朝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