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一种独特的葬法,叫做“衣冠冢”,意思是墓中并没有死者的尸体,而是葬着死者生前穿过的衣服、帽子和鞋子等物品。最特别的是,清朝唯一的“衣冠冢”竟然埋葬了一位位高权重的“皇帝”,他就是孟特穆,也叫肇祖原皇帝。
孟特穆生于明朝洪武年间(1370年),他的父亲是女真斡朵里部的“万户”。在金朝初期,“万户”是一种世袭的军职,负责指挥千户和百户,隶属于都统。孟特穆小时候随父亲来到朝鲜,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的职务,成为了“万户”。
孟特穆是个很懂得变通的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年仅22岁的他接受了朝鲜政府的招抚,获得了“上护军”一职,负责管理军队。到了永乐三年(1405年),他再次受到了明朝的招抚,被任命为建州指挥使,后因功被晋升为都督。然而,孟特穆在1433年10月19日不幸遇到七姓野人的袭击,英年早逝,享年64岁。
孟特穆去世后,他被安葬在朝鲜会宁府南方55公里的半山面地区。按照传统,地位高的尊贵人物应该葬在墓地的中央,尤其是在永陵内安葬的清朝皇帝的祖先,孟特穆应该被葬在最重要的位置。然而,孟特穆的墓却没有被安置在中间,而是在“兴祖”的东边,位置显得有些特别。
更加神秘的是,孟特穆的墓地并没有明显的坟头,只是一块平坦的土地,这让人不禁疑惑,是不是最初就没有做坟头,还是后来因为某种原因被平整了?而且,关于这座衣冠冢的建造年份,清朝的官方记录中也没有详细记载,至今无人知晓。
中国有句古话:“落叶归根”,意思是人死后希望能够葬回故乡。那为什么清朝皇帝没有把孟特穆的遗体从朝鲜迁回永陵,而是让这位位高的皇帝的祖先长期葬在异国他乡呢?这个谜团至今没有解开,也使得孟特穆的衣冠墓更添神秘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