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2年1月,南宋名将岳飞与其长子岳云以及部将张宪被害。自此之后,关于“谁是害死岳飞的真正主谋”一直争论不休。大家普遍认为秦桧是幕后黑手,毕竟在岳王庙前常看到秦桧的跪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秦桧虽然在其中扮演了执行者的角色,但真正的主谋另有其人。那么,究竟是谁操控了这一切呢?
一、感动的主审官
事情要从岳飞被捕后说起。最初,负责审理岳飞案件的是御史中丞何铸。他将岳飞带到大理寺,开始详细审问有关岳飞谋反的情况。岳飞在审问时脱掉上衣,露出背部那四个深刻的字——“尽忠报国”,这些字刻入他的肌肤,显得如此深刻和庄严,给何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何铸感到非常震撼,眼前的将领似乎是如此正义,根本不像会谋反的人。
何铸随即查阅了所谓的“证据”,然而,他很快发现这只是一起冤案。何铸并非一般官员,他是浙江余杭人,年轻时考中进士,历任多个职务,在当时是个清廉刚正的人。即使后来的官职逐渐升高,成为御史中丞,他依旧住在简陋的佛寺里,生活朴素。看到岳飞案的真相后,何铸坚信岳飞无罪,力劝上级放他一马。
二、秦桧的指令
然而,何铸的意见并未被采纳。何铸将自己调查的结果和岳飞的无辜告诉了秦桧,但秦桧只是冷冷地回应了一句:“此上意也。”这里的“上”指的正是宋高宗赵构,也就是说,杀害岳飞是皇帝的旨意。听到这句话,何铸非常震惊,他反驳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他认为,金朝尚存,如果此时杀害岳飞,必然会动摇军心,失去士气,对国家百害无一利。
但秦桧并没有反驳,只是沉默不语。事后,他决定换掉何铸,指派自己的亲信万俟卨来继续审理岳飞案。秦桧还趁机将何铸调往金国担任外交任务,顺便让万俟卨弹劾何铸,指控他私下庇护岳飞,并建议将其流放。但宋高宗最终并未同意这一提案。
三、宋高宗的决断
万俟卨接手岳飞案件后,很快就找到了“证据”,并将岳飞的“罪行”呈上朝堂,要求将岳飞处死,张宪绞刑,岳云则是徒刑。根据最初的审判结果,岳云并不需要死刑,但宋高宗最终下达了终审判决。高宗亲自签署命令,表示“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处置”。命令中明确提到“令杨沂中监斩”,并且安排更多的兵力进行看守。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主谋是宋高宗赵构。正如明朝文人文征明所言:“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从这起历史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秦桧的确在执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真正决定岳飞命运的,是宋高宗赵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