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后的衰落,并不是因为清军太强,而是因为明朝自己内部出了大问题。八旗军虽然人数只有五万,却不可能凭自己征服6000多万人的明朝。事实上,清朝的大部分江山,是靠明朝自己的将领和文臣帮着打下来的。历史上,投降清军的明朝总兵就有50多位,高级文臣也超过120位,其中像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马永芳、洪承畴和孔有德等人,都是关键人物。八旗军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这些明朝人“内应”,帮他们制定策略,稳固政权。
那么,为什么明朝的文臣武将一个个倒向清军呢?关键是明朝朝廷自己做了太多损人利己的事情。以戚家军为例,这支在东南沿海打击倭寇、战斗力极强的队伍,最后却被朝廷残酷对待。古语说“兔死狗烹”,用来形容明朝朝廷对待功臣再合适不过了。朱元璋建国后,大肆诛杀功臣;朱棣以后,明军战斗力逐渐衰弱,甚至出现了50万精锐兵被2万瓦剌全歼的土木堡之变。到了嘉靖时期,南方的明军甚至退化成农民武装。仅53名倭寇就能斩杀4000多名明军军民,直逼南京城,这种局面反映了明军的虚弱。
明军之所以战斗力低下,除了朱元璋的残酷杀戮,还因为文官控制武将、以文抑武,以及军饷过低。士兵靠什么打仗?当然是“吃得饱,拿得足”。可明朝的士兵长期缺粮少饷,几个月不发工资,你以为他们会冒着生命危险为你卖命吗?正如西游记里的天兵天将,为了几百块钱的工资才去作战,一旦利益受损,就会反过来对付“猴子”。
戚家军就像西游记里的杨戬,是私人军队,不受朝廷条条框框束缚,专心打仗。戚继光组建戚家军后,倭寇再也不是明军的噩梦,战斗力极强,往往杀敌千余,自损极少。他之所以能成功,还要靠上司胡宗宪的支持,而胡宗宪又曾得到“严党”严嵩的支持。历史上的忠奸其实是相对的——严嵩、秦桧、和珅在皇帝眼中都是“忠臣”。
然而,功成名就的戚继光,最终还是被朝廷利用后抛弃。朝廷甚至以补发拖欠工资为名,将戚家军骗入埋伏圈,大肆屠杀,这不是对敌人,而是对自己人。明朝朝廷是彻底不留余地地诛杀功臣,而不是专心打击敌军。试想,如果你是明朝的武将,面对这样的朝廷,谁还会忠心耿耿?
很多人把责任归咎于文官集团,但关键是皇帝默许和支持了这些行为。正如乾隆的和珅敢贪污,是因为他背后有皇帝撑腰。有人说清朝聪明之处在于利用了明朝内斗、文人的自大和守边将军的腐败,才得以坐收江山。其实,如果你是明朝的士兵或官员,上司残酷、同僚被杀、薪水拖欠,你又怎能心甘情愿地为这个朝廷卖命呢?
一个国家或一个人,如果自己不作死,外人很难把你打倒。明朝的灭亡,很大程度上就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