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五官各有其用,若将它们颠倒使用,又会发生什么奇异的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听听两则有趣的故事。
首先是明朝天启年间的一个奇事。皇帝朱由校非常宠爱杨肇基,封他为太初公。杨肇基非常迷信“奇门术”,他喜欢结交一些江湖异士,凡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他都会邀请他们做自己的门客。在这些门客当中,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多,反而一些滥竽充数的也不少。
其中有一位名叫孙无屋的人,他的技艺非常特别,那就是——他可以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凭借自己不看书的方式读书识字。奇怪吧?孙无屋的眼睛和常人没有任何区别,看起来还显得特别机敏。但在漆黑的夜晚,他依然能准确辨认书上的文字。杨肇基多次亲自测试他,结果每次都能见证奇迹。于是,杨肇基非常欣赏孙无屋,每晚入睡前,都会熄灭灯烛,让孙无屋在黑暗中为他读书讲古。换句话说,孙无屋成了杨肇基的“催眠神器”,没有他,杨肇基就很难入睡。
有一天,杨肇基忍不住问他:“孙先生,你这门技艺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学来的?”
孙无屋谦逊地回答:“太初公,属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能力,只是手指灵活一些而已。只要用手指触摸书本上的文字,就能知道书上写了什么。今天既然太初公已经知道了我的小秘密,那我决定离开幕府,不再踏足京都。”
杨肇基听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觉得他诚实可靠,于是没有处罚他,反而重赏了他。从此,杨肇基和孙无屋像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形影不离。
虽然孙无屋的技艺看似有些狡猾,但他的这项能力也并非寻常人能做到,简直堪称“明代版黄金指”。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宋代卫朴的故事。卫朴是北宋江苏淮安人。淮安地理位置优越,是大运河的重要枢纽,经济繁荣、热闹非凡。卫朴出生在一个小康家庭,本应过上安逸的生活。然而,八岁时,他因病失明。失明不仅使他深感痛苦,后来父母又因病去世,家境一落千丈。年幼的卫朴只得依靠乞讨度日,栖身于关圣祠。
尽管如此,卫朴并没有放弃,凭着坚强的毅力,他逐渐摆脱了抑郁。空闲时,他常去附近的书院听别人读书。这个小男孩极有天赋,他通过耳朵听别人读书,能够迅速理解书中的深奥内容,甚至记得一清二楚,简直像个神童。
随着时间的推移,卫朴开始将自己听到的故事编成歌谣,在关圣祠前卖唱。奇妙的是,他只接受赏钱,若没有给钱,他就停下来不再继续讲故事。这一招让他赚到了不少钱,改善了生活,还买了几间房子,雇佣了佣人,不再过着流浪的日子。
但卫朴不仅仅会讲故事,他还有一项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技——用耳朵辨物。
有一次,一些不怀好意的人请卫朴参与“投壶”游戏,这是一种用箭矢或花朵投进壶口的游戏,参与者必须精准投中。那些人以为卫朴失明,想借机耍弄他。没想到,卫朴仅凭耳朵辨听,手中箭矢投投必中,百发百中。
不仅如此,卫朴在街上从不需要盲杖,走路如常人一般,灵活地躲避车马,丝毫不受伤害。他挑选货物时,用手一摸就能知道商品的好坏,甚至能准确判断物品的重量,分毫不差。
有一次,卫朴路过一个卖酸梨的摊位,他凭着灵巧的双手,迅速挑出了最好的梨子,却被摊贩想要坑他,故意把坏梨混入其中。没想到,卫朴马上抓住商贩的手腕,冷笑一声:“想骗我,没那么容易。”随即,他在坏梨中快速挑选,立刻将好梨和坏梨分开,商贩顿时无话可说,周围人也都被惊呆了。
卫朴的这些神奇技能,至今仍然无法解释清楚。也许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对于常人而言,这些能力不可思议,但对天赋异禀的人来说,这也许只是日常小技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