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英雄,他的忠诚与正直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为了纪念岳飞的英雄事迹,后人特意为秦桧塑像,并将其跪像放在岳飞的墓前,让秦桧承受了世人的唾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意识到,岳飞的不幸并非仅仅归咎于秦桧个人,事实上,真正的主谋可能是当时的皇帝——宋高宗赵构。无论秦桧如何巧妙地颠倒黑白,赵构的真正担忧,是岳飞的功绩过于显赫,可能威胁到他的统治地位。
此外,当岳飞被害时,负责执行死刑的监斩官并非普通人物,而是杨家将的后代——杨存中。虽然杨存中在历史上并不为人熟知,但他背后强大的背景却不容忽视。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武将,杨家将一门忠烈,历代传承,杨存中早年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此获得了赵构的信任与重用。
杨存中不仅在武功上与岳飞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他与赵构的关系远比岳飞亲密。赵构对杨存中的信任程度,甚至超过了对秦桧的依赖。因此,赵构将执行岳飞死刑的任务交给杨存中,是因为他深知杨存中对自己忠心耿耿,绝不会出现“放水”之事。
相比岳飞,杨存中的性格显得更加圆滑。他并不参与朝堂的复杂斗争,始终忠于赵构一人,且其担任的职位关乎赵构的安全。岳飞虽然是杰出的军事将领,但他在朝政上的软肋是他不善于处理复杂的君臣关系,也不懂得如何应对权力斗争。因此,赵构更愿意信任杨存中,派他担任监斩官,避免岳家军的反叛。
岳家军历来以少胜多,在对金国的战斗中屡次取得辉煌战绩,但如果要在杨存中的监督下劫法场,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杨存中掌握兵权,地位显赫,他能够有效制约任何反叛行为。此外,由于杨存中在民间的威望极高,换作秦桧担任监斩官,恐怕会引发民众的不满和动乱。而杨存中的存在,至少能确保行刑过程的顺利进行,避免更大的风波。
赵构让杨存中担任监斩官,实际上还有一种“杀鸡儆猴”的意味。杨存中虽然与岳飞同为将领,但他作为赵构的贴身侍卫,若有反叛之心,可能比岳飞更具威胁。因此,让杨存中亲自执行岳飞的死刑,也是在给他一个警告——即便为国效力多年,若不忠于皇帝,终究难逃一死。
对于杨存中而言,尽管他心中不忍,但作为大宋的官员,作为杨家将的继承人,他必须执行这一命令。岳飞的死,实际上是赵构权力巩固的一部分。而从赵构的角度来看,岳飞的存在已经构成了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岳飞的死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赵构非常清楚,岳飞一心想要恢复被金国俘虏的宋徽宗与宋钦宗,如果这两位帝王真能归国,那么赵构如何自处?他是否要再次将皇位拱手让出?从历史的角度看,赵构不愿看到任何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势力,因此岳飞的死,实际上是赵构维护自己权威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