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在唐朝时期非常有名,尤其在达官贵人之间,拥有昆仑奴成为了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当时,这些贵族们时常互相比较,谁家拥有的昆仑奴更多、质量更高,甚至将它当作炫耀的资本。由于昆仑奴这种外来人种极为稀少,因此它们成为了贵族炫耀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那么,昆仑奴究竟是什么人呢?
根据古代记载,昆仑奴的外貌特征与中国人明显不同,他们通常拥有黑色的皮肤和短卷发。昆仑奴并不是自愿来到中国,而是被捕捉后贩卖过来的。最初,这些人来自海岛,原本是生活在海外的黑人。后来,外族人将他们诱捕并贩卖到中国,而且这些人通常戴着耳环,光着头。这样的描写让人联想到大航海时代,欧洲各国也曾贩卖黑奴。古人把这些来自海外的岛屿上的人称为“昆仑”,因此这些奴隶被称为“昆仑奴”。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昆仑奴可能是来自东南亚的“尼格利陀人”,这些人可能是通过阿拉伯商人来到唐朝的。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昆仑奴可能来自印度的达罗毗荼人。而更有学者认为,他们来自南洋诸岛或非洲的一些地区。 从古籍和考古证据来看,昆仑奴体格壮硕,比普通汉人更加结实,尤其在劳动方面表现出色。除了力气大,他们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听话且不需要报酬。正因如此,昆仑奴在唐朝社会中,既可以用来看家护院,也可以培养成艺人。尤其是在水上活动方面,昆仑奴表现得尤为出色。古代的达官贵人们常常将贵重物品丢进水里,让昆仑奴去打捞,甚至还以此作为娱乐项目打赌。 在唐朝,昆仑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来自非洲,体格强健,能干且听话;另一类来自东南亚的海岛,他们因为常年在海风的影响下,皮肤较黑,但他们水性极好。唐朝的贵族之所以喜欢昆仑奴,是因为他们不仅能帮忙做活,而且不用付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稀少,且具有外来种族的独特魅力。那时的交通不发达,虽然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但能见到这些外来奴隶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和荣耀,也凸显了中国作为“天朝上国”的尊贵身份。 昆仑奴的作用非常广泛。他们不仅仅是普通的奴隶,还常常被当作保镖或肉盾来使用。一件物品的价值往往与其稀有度、市场需求以及外观等因素相关。为了让昆仑奴卖个好价钱,奴隶贩子会特别训练他们,增加他们的体格,使他们看起来更加结实。因此,能够进入唐朝贵族家庭的昆仑奴,通常都是身强力壮的“大块头”,这些人提供了极大的安全感,类似于现代社会中雇佣保镖或拳击手的做法。 此外,昆仑奴的出现也满足了唐朝贵族对外来文化的好奇心。在那个衣食无忧的时代,贵族们的娱乐方式已经让他们厌倦,于是,他们开始寻求一些不同寻常的刺激。昆仑奴的出现,正好迎合了他们的猎奇心理。对于这些贵族来说,拥有昆仑奴不仅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种追求异域风情的方式。 总的来说,昆仑奴其实就是来自东南亚、印度以及南洋诸岛的黑肤人种。贵族们对他们的喜爱,源于昆仑奴的稀有性和昂贵的价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外来异域文化的兴趣和对身份地位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