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6年,拔都因病去世,享年48岁,算不上太老。相比之下,他的堂弟忽必烈活到了80岁,而速不台则活了73岁。所以,拔都去世的年龄显得有些英年早逝,尤其是他曾获得许多战功,未能再继续发力。
提到拔都,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他在西征中的英雄事迹。拔都曾率领15万蒙古骑兵,席卷钦察草原、罗斯及东欧等地。在1235年到1241年的西征中,他取得了惊人的战果。在赛约河之战上,他斩杀了7万名欧洲联军士兵,而他的前锋甚至曾饮马于地中海,令欧洲人心生恐惧。6年内,拔都几乎征服了整个东欧和钦察草原,堪称“黄金家族”的名将,也是成吉思汗为之骄傲的孙子。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西征结束后,拔都连续15年没有亲自带兵出征。即使身体并未出现重大问题,他也没有再进行其他军事行动,直到他病逝。那么,这15年里,拔都到底在忙什么?为何他没有继续参战?
实际上,拔都的“休战”并非他不愿打仗,而是他并没有精力或时间去打。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蒙古内部的权力斗争上,这场权力斗争比任何外部战争都更加紧迫和复杂。如果他多活10年,他极有可能卷入一场更为广泛的战争,这场战争甚至可能改变欧亚的政治格局。
1241年,窝阔台大汗病逝,蒙古帝国进入了继承危机。谁来继承大汗之位成了摆在蒙古面前的一大难题。窝阔台原本想让阔出继承大汗之位,但阔出英年早逝,因此窝阔台把希望寄托在了阔出的儿子失烈门身上。然而,失烈门年纪尚轻,能否获得继承权还未可知。乃马真皇后希望贵由继位,并为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拉拢工作,试图在忽里勒台大会前为贵由积累足够的支持。
然而,贵由和拔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拔都在西征途中曾因贵由不服从命令而与他发生过争执,甚至在庆功宴上,贵由还曾用酒喷洒拔都。拔都并不看好贵由继位,因此拒绝参与支持贵由的行动,并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出席重要的蒙古会议。
在1250年,拔都举行了自己的忽里勒台大会,地点选在了中亚,而非传统的斡难河。这一选择显然是为了排除窝阔台系的势力,推动他自己支持的蒙哥继位。虽然这场大会并未得到窝阔台家族的承认,但蒙哥最终成为了新一任的大汗。
从1250年到1256年,拔都专注于蒙古帝国内部的权力斗争,甚至在蒙哥的西征开始后,他依然未参与军事行动。1252年,蒙哥开始带领军队征讨南宋,旭烈兀则负责西征中亚。而拔都虽然年富力强,但却没有参与任何军事行动,甚至未响应第三次西征。
最后,在1256年,拔都因病去世,虽然他未能亲自参与后期的大规模战斗,但他在蒙古帝国内外的博弈中,依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若是拔都能活得更久,他极可能会成为蒙古内乱中的重要一方力量,甚至在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时,起到关键作用。假设他活得更久,可能会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作战,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影响蒙古帝国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