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面积接近100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甚至比中国还要大。尽管国土辽阔,但人口不到4000万,人口密度极低,每平方公里只有大约4人。加拿大资源丰富,石油、天然气、矿产储量居全球前列,尤其是油砂资源,世界最大。
但军事上,加拿大与美国相比就显得弱小。美国拥有百万军队,世界一流的装备和庞大的国防预算,而加拿大的军队不到7万人,远不足美国一个州的国民警卫队规模。美加两国接壤,边界长达8000多公里,且没有天然屏障,理论上美国随时可以采取军事行动。然而,历史上美国从未真正吞并加拿大,这是为什么?
回顾历史,早在美国建国初期,曾有吞并加拿大的想法。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时,美国曾试图联合加拿大反抗英国,但未成功。美国军队北上魁北克时,遭遇了英国军队和当地民兵的联合抵抗,最终失败。
1812年,美国再次对英国宣战,主要目标就是加拿大。当时加拿大还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认为英国在欧洲忙于与拿破仑作战,无法分兵支援,因此觉得有机会拿下加拿大。美国分三路进攻加拿大,但初期虽然占领了一些边境小镇,但很快就暴露出其军队的不成熟。美国军队刚刚建国不久,训练不足,指挥混乱。美国将领赫尔曾带队攻入加拿大,但被英国将军布洛克带领的少数部队围困,最终赫尔投降。布洛克利用印第安盟友进行心理战,令美国军队心生恐惧。
1813年,美国进攻多伦多时烧毁了议会大楼,反而激怒了英国。英国海军后来封锁了美国海岸,导致美国经济遭到重创。转折发生在1814年,英国从欧洲调兵增援,美国被击退,甚至被英国军队反攻进入华盛顿,焚烧了国会大楼和总统府。总统府后来重新粉刷,才有了今天的“白宫”。这一系列失败让美国明白,吞并加拿大并非易事。
美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首先,英国海军强大,美国海军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湖面作战上美国虽然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海战仍处于劣势;其次,加拿大民众的抵抗非常强烈,他们并没有像美国预期的那样欢迎美国军队;再次,美国内部存在分歧,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对战争反感,不愿意出兵。1815年,双方签订《根特条约》,边界恢复原状,美国不仅未能吞并加拿大,还赔偿了一些费用。
这场战争让美国深刻认识到,加拿大并非易于吞并的地方,代价太高。战后,美国将目光转向西部,购买了路易斯安那,抢占了墨西哥的土地,吞并加拿大的计划被搁置。
加拿大通过这场战争获得了更多的身份认同。尽管当时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通过抵抗美国的入侵,加拿大人增强了自信心和骨气。1867年,加拿大实现联邦化,成为自治领,虽然仍名义上受英国统治,但逐步走向独立。经过数十年的渐进过程,1931年加拿大获得外交权,1982年完全独立。
时至今日,美国依然没有吞并加拿大的想法,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军力对比上,虽然加拿大的常备军不到7万,且装备相对较弱,但美国若侵犯加拿大,意味着与北约的盟友发生冲突,这对美国形象不利。其次,经济上,两国紧密相连。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美国依赖加拿大的石油、木材等资源,而加拿大也受益于美国的科技产品和农产品。两国经济深度绑定,若美国吞并加拿大,势必导致经济混乱,且可能引发国际制裁,影响美元的全球地位。
此外,文化上,两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加拿大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全民免费医疗和严格的枪支管制。尽管加拿大人对美国好感较高,但大部分人不支持合并。民调显示,支持加拿大并入美国的人不到10%。历史上曾有少数商人倡议加入美国,但最终未成气候。
在地缘政治方面,加拿大是美国的缓冲区,冷战时期担负起防守苏联的角色。如今,北极资源的开发和气候变化问题让美国与加拿大必须合作,共同开发北极航道。加拿大的北部荒野难以管理,吞并的成本过高。即便加拿大的资源丰富,但开采条件艰苦,且冬季寒冷,基础设施建设昂贵。而美国自己也有阿拉斯加这样的资源地,没必要为加拿大费力。
如果美国真想吞并加拿大,后果将十分严重。加拿大虽然军力较小,但在战术上非常强大,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且地形复杂,适合游击战。国际社会必然反对,美国的盟友如英国和法国也会抗议。此外,加拿大的核电厂和北约的核保护伞也为其提供了保障。美国若真发动侵略战争,最终可能陷入类似越南或阿富汗的困境,无法脱身。
因此,美国不敢吞并加拿大,不是因为无法打赢,而是因为代价太高,既不符合自身利益,也会遭遇严重的国际反响。加拿大作为一个独立的邻国,对美国更有价值,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