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带着百万大军与周瑜交战,最终却被周瑜用火攻烧得落荒而逃,惨败不堪。在逃跑的过程中,曹操又遭遇了诸葛亮布置的伏兵,部队几乎全军覆没,直到他逃到华容道,才遇到了最后一支伏兵——关羽。
关羽因感念当年曹操对自己的恩情,决定放曹操一条生路,尽管他已被困。回到刘备的营地后,诸葛亮想通过军令状杀掉关羽,但刘备和其他将领求情,最终保住了关羽的性命。
根据诸葛亮当时对曹操、孙权和刘备的综合实力判断,可以推测,他并不想杀曹操。那么,为什么他还会派关羽去守华容道呢?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战略考量
若曹操被杀,尤其是死于刘备一方,北方如果因曹操死于内乱,必定会引发报仇的风波,刘备此时的实力远不足以应对。而且,杀了曹操后,北方一旦陷入混乱,孙权无疑会感到松了一口气,进而可能转向打压刘备,这样的局面对刘备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因此,放曹操一命,只是为了给刘备争取到喘息的机会,积累实力,待时而动。
第二,控制与权谋
诸葛亮深知关羽的忠诚与义气,而关羽也因曹操的恩情心存感激。诸葛亮选择派关羽去守华容道,表面上看是给予关羽权力,但其实暗藏权谋。事先让关羽立下军令状,便可在关键时刻控制关羽的选择——要么按照军令行事,杀死曹操,要么放过曹操,但不论如何,关羽都将受到诸葛亮的掌控。
关羽的个性非常鲜明,既忠诚又重情重义,但也存在骄傲、轻视士人的问题。当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时,关羽对诸葛亮并不看好,甚至认为他只是一个空口说白话的文人。直到刘备的事业稳固,关羽才稍有改观,但仍旧难以完全认同诸葛亮的领导。诸葛亮深知,要让刘备的权威得到完全的认可,必须掌控住关羽与张飞的心。
成全与声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诸葛亮或许并没有过多的权谋考虑,而是选择让关羽守华容道,因为曹操与关羽之间的情谊和复杂关系,诸葛亮心里清楚,关羽不会轻易杀曹操。如果让关羽再次放曹操一马,不仅不会损害刘备阵营的利益,反而能够更加突出关羽重情重义的美名,进一步巩固他在民众心中的英雄形象。
通过这两种方式,无论是从战略角度还是人心的掌控,诸葛亮都巧妙地利用了关羽的特点。最终,关羽不仅为刘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也为自己赢得了忠诚与义气的无上荣光。
你认为,诸葛亮如此安排,是否真如外界所说的那样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