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7月,咸丰皇帝突然去世,年仅31岁。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令曾国藩和他的湘军陷入深深的忧虑和恐慌。曾国藩知道,随着咸丰的去世,一场更为激烈的权力斗争已经不可避免,整个大清王朝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而他和湘军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在咸丰去世的消息传来之时,曾国藩刚刚攻下安庆,令整个天下为之一震。安庆的陷落标志着湘军的崛起,曾国藩的威名响彻四方。然而,他也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尽管湘军暂时风头无两,但如果没有明确的支持和方向,迟早会面临被朝廷视为威胁的命运。历史上常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残酷现实,曾国藩知道,若不找到新的依靠,湘军将无可避免地遭到抛弃,甚至被清朝政府视为敌人。
此时,曾国藩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趁着大清内部动荡,带领湘军一举造反,追求更大的权力?还是保持清醒,重新寻找一位更为稳固的靠山?曾国藩知道,如果他做出决定,凭借湘军的强大力量,完全可以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甚至能将当时腐朽不堪的清朝王朝和摇摇欲坠的太平天国一举踩在脚下,自己也将成为新的天下之主。
然而,最终他没有选择那条充满风险的道路。虽然有巨大的权力在眼前,他依然坚守着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忠”与“孝”观念,心中有着对皇帝的深厚敬意,始终未能突破这些思想的束缚。最终,他选择了忠诚于清朝,报答“天朝皇恩”,而没有选择以武力追求更大的权力。这一选择,虽然避免了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但也让他失去了改变历史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