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史料记载,西楚霸王项羽手下有五位最著名的猛将,他们是龙且、季布、钟离眛、英布和项庄。五人随项羽征战四方,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战功。除了英布在楚汉战争期间叛变投向刘邦阵营,其他四位将领都忠心耿耿、奋勇杀敌。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项羽的忠臣猛将——季布。他是项羽手下唯一一个,在项羽自杀后幸存下来的人,而且最终被刘邦宽恕并重用。
季布的具体出生年份没有确切记载,来自楚国。他从小练就一身好武艺,个性仗义、喜欢为弱者出头,因而在当地声名远扬,大家都称他为英雄好汉。他的诚信更是令人称道,曾有一句流传至今的佳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季布承诺的事,一定会言出必行,纵然面临生死危难,也会履行诺言。这一诺千金的成语就来源于季布。
当项羽和其叔项梁起兵反秦时,他们急需贤才,而季布的英名早已传遍四方。项羽听闻季布的事迹后,亲自去拜访他。最初,季布并未答应加入项羽,但二人通过一场较量,项羽的英勇表现令季布折服,从此成为项羽麾下的一员猛将。在楚灭秦的战争中,季布屡建奇功,逐渐成为项羽的得力干将之一。
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爆发,季布随项羽多次与刘邦作战,屡次给汉军以沉重打击,成为汉军心头的噩梦。与项羽单纯依靠勇武不同,季布不仅有勇,还非常聪明,战术高超。特别是在彭城之战中,项羽带领仅3万大军击败了刘邦56万大军,季布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通过侧翼进攻、包抄等战术,让汉军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差点致使刘邦丧命。这一战显示了季布作为猛将的非凡才智。
然而,随着项羽逐渐失去民心,部分原本忠诚的部下如英布、陈平等人开始叛变,投向刘邦阵营。尽管如此,季布始终没有背叛项羽,始终忠诚于他。项羽一度处境艰难,战败频频,季布依然死心塌地地追随在其左右,成为他在危机时刻唯一可以依赖的心腹。
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进入尾声,项羽兵败如山倒,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项羽命令季布带领一小队精兵突围,季布成功突围,没有参与到垓下之战。当项羽自杀后,刘邦下令追捕项羽的余部,季布也在被追捕之列。不过,刘邦的心腹重臣夏侯婴认为季布是个有才之人,不应轻易放弃。经过一番劝说,刘邦最终决定赦免季布。
季布被赦免后,刘邦封他为中郎将,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军职,也展示了刘邦的宽广胸怀与重用贤才的政策。季布入仕西汉后,兢兢业业,始终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为西汉的稳固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最终,季布不仅活过了刘邦,还活过了汉惠帝,一直到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在位时,封季布为御史大夫,这是与丞相、太尉并列的“三公”之职,地位可谓极为显赫。
公元前165年,季布在任上因病去世,年高德劭,留下了一段传奇的历史。季布是项羽手下唯一在项羽死后依然幸存的猛将,他不仅得到刘邦的宽恕,还在西汉朝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堪称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