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继承了六世的遗志,横扫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正是因为他的成就,历史称他为“秦始皇”。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他是一个孤独到令人窒息的人。祖父、父亲抛弃了他,祖母、亲弟弟和母亲则背叛了他。在这种凄凉的背景下,秦始皇仅13岁就继承了王位,30岁左右便成功统一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局面。假如换作普通人,面对这样的境遇,或许刚坐上王位没多久就会崩溃了。但秦始皇却没有。你可能会觉得我有些夸张,接下来我将向你解释原因。
几乎所有的中国帝王,都会有自己的帮手或者靠山——可以是兄弟姐妹,也可以是官僚、宦官集团,甚至是妻子和子嗣。比如汉武帝就有刘氏皇亲作为支持,关键时刻能出面入京救驾。唐高宗李治也有武则天作为自己的保护伞,处理政务时很多事无需亲自出手。而明朝的皇帝更有权臣和内阁来撑腰,就连成吉思汗这样的大人物也有托雷监国的历史。
但是秦始皇不一样。他始终孤身一人,既没有立太子,也没有封皇后,连像王翦这样的功臣也只有名号,未曾封地。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没有设立太子——秦朝和清朝。清朝虽然有一段时间没有立太子,但后来也通过密诏等方式,实际上相当于设立了太子。而秦朝的皇子,不仅没有爵位,也没有封地,几乎跟普通百姓无异。
很多人无法理解,秦始皇死后,赵高竟然能伪造遗诏,让扶苏自杀。难道扶苏太懦弱吗?实际上,扶苏并没有官方文件表明他是继承人,他也没有爵位和封地,缺乏足够的支持基础。如果扶苏背后有像蒙恬这样的力量,他很可能会发动叛乱。可以想象,秦始皇若知道这一点,恐怕每天都寝食难安。
至于为什么秦始皇没有立皇后,有很多猜测。但最可信的解释是,他的母亲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史书记载,秦始皇的亲母赵姬曾是吕不韦的宠姬。吕不韦深知赵姬的智慧和商贸头脑,便在一次宴会上将她送给异人——即秦庄襄王。十个月后,赵姬为秦庄襄王生下了秦始皇。
不久之后,秦国发生内乱,异人回国继位为秦王,秦庄襄王死后,赵姬成为了太后。然而,赵姬的行为并没有因为太后的身份而收敛,反而更为放荡。她不仅与吕不韦重温旧情,还与新宠嫪毐私通,甚至生下了两个儿子。嫪毐借此关系,不仅自称是秦始皇的父亲,还有篡位的图谋。最终,秦始皇下令铲除这对私生兄弟和嫪毐,还将吕不韦流放至蜀地,母亲赵姬也被赶出了咸阳。
由于母亲的行为让秦始皇对女性产生了深深的不信任,他在后宫设立了许多妃子,但这些女性的角色只是取悦他自己。正是这种心理阴影,使得秦始皇始终没有设立皇后的原因之一。
接下来,我们还要说一说秦始皇为何不进行分封。周朝实行的分封制虽然带来了一些问题,但也能确保王室宗亲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而秦始皇的做法则极其特殊——他既没有分封宗亲,也没有给自己的子嗣封地。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皇室的宗亲变得软弱;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许多不满情绪的积累。当秦朝灭亡时,皇室宗亲几乎全数失去,胡亥和赵高的继位,也很快让整个皇族陷入了混乱。
反观刘邦,他深知分封的重要性,尽管这样做可能带来隐患,但他依然选择分封自己的亲王。而当分封产生矛盾时,他会通过各种手段逐步削弱这些威胁。最终,在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爆发,经过一番斗争后,汉朝通过阳谋和推恩令等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
秦始皇的孤独,注定了他无法依赖亲族和外戚,没有继承人帮忙分担,也没有皇后来辅助。周围只有冰冷的权力和官僚体系,而他高高在上的皇位,更像是一把没有温度的刀。在漫漫长夜中,秦始皇独自思考自己的未来与帝国的命运。他渴望找到安稳的出路,却始终未能找到答案。直到晚年,他终于感受到一股无法压制的力量在涌动,这让他开始产生恐慌和焦虑。在生命的最后几年,秦始皇频繁调动天下之力,试图平衡这股动荡的力量,却始终未能解决。
或许,只有那些伟大的人,才能体会到那份深刻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