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投靠曹操后,屡屡遭遇失败,尤其是在下邳之战中,吕布一举大败,刘备的妻儿老小也被俘。虽然曹操为刘备报了仇,打败吕布,还给了他一支部队驻守小沛,但刘备仍然被吕布再次打败,妻儿再次落入敌手。最终,曹操亲自出马,成功捉拿并杀死吕布。可以说,在曹操眼中,刘备几乎是个“常败将军”。
尽管如此,曹操对刘备的评价却极高。在刘备投靠曹操之初,曹操就让天子任命他为镇东将军,后来又封他为豫州牧。曹操还曾公开表示:“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一评价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眼光独到,能够识别刘备的潜力。那么,为什么曹操如此赞扬刘备,甚至把他视为同类英雄呢?其中有三分是故意的,但七分却是曹操的真实判断。
首先,刘备身上有几项独特的优势,使得他成为曹操眼中的“潜力股”。刘备自称是皇族后裔,这使得他拥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和领导力。即便多次战败,他依然能吸引兵员,因为有“皇族血统”这一光环。其次,刘备天生异相——大耳垂肩、双手过膝,这些都被认为是大贵之象,象征着他将来可能有非凡的成就。第三,刘备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他善于隐忍,与那些心高气傲的诸侯不同,曹操始终难以看透刘备的真正底牌。最后,刘备能够吸引并收买人心,获得关羽、张飞、赵云等死忠支持,他在治军和领导方面有着非凡的能力。
另外,刘备在人际交往上也非常得人心。陶谦等名流对他十分推崇,陶谦甚至三次将徐州让给刘备,这足以证明刘备的为人处事有独到之处。相比之下,袁绍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庞大的家族势力,但其性格固执,眼界狭窄,最终在关键时刻未能展现出应有的决断力。因此,曹操认为,像刘备这样能够从零开始、屡败屡战的将领,才是当世的英雄。
曹操与刘备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更是互相试探。当时曹操并没有完全将刘备视为对手,反而将自己与刘备并列为英雄,这其中其实有试探的成分。曹操知道刘备是一个聪明且不轻易表露心迹的人,因此他希望通过这种言论来观察刘备的反应。刘备深知曹操的用意,立刻表现出谦逊,将自己与曹操比作“繁星”与“皓月”,表明自己愿意服从于曹操,这也证明了刘备并不打算反抗曹操的领导。最终,刘备确实没有完全依附曹操,青梅煮酒之后,他找到了机会逃离,从此成为曹操一生的最大对手。
从曹操的角度来看,他对刘备的评价,既有三分故意,也有七分真实的判断。他认为刘备是一个有潜力的人物,值得器重;但同时,曹操也希望通过这种赞扬来拉拢刘备,为自己增加更多的支持。刘备的反应让曹操明白,他的心机并未打动刘备,后者最终选择了背离,这一切也为后来的三国局势埋下了伏笔。
曹操如此重视刘备,除了因他看重刘备的才能外,还有他对刘备是否“忠诚”的考量。刘备虽然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但他的立场也很难预测。曹操通过公开称赞刘备来测试他是否真正愿意支持自己,最终刘备的选择令曹操更加警觉,二人之间的关系也从此进入了更复杂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