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如同战场,充满了复杂和危险。如何在其中游刃有余,善始善终,实在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只有看透人性、懂得进退的聪明人才能做到。做官不仅需要知识和能力,最重要的还是心胸和心理素质,能够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冷静、心如止水。千余年前,唐朝的名相娄师德就曾对此有深刻的见解,他的一番话至今仍然值得官员深思。
娄师德的生平
娄师德出生在唐高宗时期,早年通过进士考试进入仕途,逐步晋升为监察御史,走的是文官路线。然而,在48岁时,他决定“投笔从戎”,跟随李敬玄征讨吐蕃,开始从军事上谋求功名。虽然他不是军事出身,但娄师德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曾在白水涧大败吐蕃军,打赢八场战斗,因此获得了众多荣誉和职位。
经过多年在边疆的历练,娄师德于公元692年被召回朝中,担任宰相。在之后的几年里,他频繁在朝廷和边疆之间奔波,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是朝廷倚重的骨干人物。直到公元699年,他因病去世,享年69岁。去世后,他被追赠为凉州都督,谥号“贞”,葬礼极尽盛大。
娄师德的官场智慧
娄师德在官场上摸爬滚打近半个世纪,虽然也有过起伏,但他始终能够保持稳健的步伐,算得上是一位游刃有余的“官场老手”。他的为官之道,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心胸城府。他曾在一段话中总结了自己的官场经验,这段话也成为了后人称道的智慧之言。
与弟弟的对话:唾面自干
娄师德的弟弟即将出任代州刺史,临行前向娄师德请教如何在官场上自保。娄师德问:“我们的家族现在已经非常显赫,难免会遭人嫉妒,怎样才能保全自己?”弟弟回答:“如果有人向我吐口水,我会擦去,不让兄长担心。”娄师德听后,忧虑地说:“这正是我最担心的。人家向你吐口水,是对你发火。如果你擦掉它,会让他们觉得你不满,反而更生气。你应该笑着接受,唾沫自然会干。”
这段对话后来成为了成语“唾面自干”的来源。娄师德的智慧在于,他不仅提出了这一原则,还严格遵循了它,并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其在官场中的应用。
娄师德的“好脾气”
娄师德的心胸和气度,使他在官场中几乎无所不能。他不仅能宽容他人的过错,还能化解敌意,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有两则史实可以说明这一点。
史实一:与李昭德的冲突
在一次朝会上,娄师德与宰相李昭德同行。由于娄师德年纪大、身体肥胖,行动较慢,李昭德急躁,多次等他,最终忍不住对他破口大骂:“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非但没有回击,反而笑着回应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这番话展示了他宽厚的胸怀和超凡的耐性。
史实二:对狄仁杰的宽容
娄师德曾力荐狄仁杰担任官职,但由于政见不同,狄仁杰将娄师德排挤出朝。后来,武则天询问狄仁杰对娄师德的看法,狄仁杰表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娄师德不懂得人事。武则天拿出了当初娄师德推荐狄仁杰的奏章,让他意识到自己被娄师德宽容待之。狄仁杰深感愧疚,叹息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结语
娄师德凭借着“唾面自干”的超强心理素质和深厚的城府,在充满险恶的官场中稳步前行,最终成为了唐朝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政治人物。他的智慧和为人处事的哲理深深影响了后世许多官员,成为了官场中的楷模。冯道、张廷玉、曹振镛等后来的政治人物,无一不是娄师德的“学生”,他们也同样在官场中获得了不败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