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武大郎从清河县搬到阳谷县后,靠卖炊饼维持生计,却能住进一座两层楼房。在《金瓶梅》中,他和潘金莲同样住在这样的小楼。那么,作为一个做小买卖的商贩,武大郎究竟是如何拥有这么一座房子的呢?毕竟,宋朝的房价堪称历史上最昂贵的之一,连苏东坡在开封都买不起房。那么,武大郎的这座楼房是怎么来的呢?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得了解宋代的房价到底有多高。
现代的房价让人望而却步,普通百姓为了买房几乎要一生打拼,银行贷款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实,古代的房价问题对普通百姓来说也同样沉重。以唐代为例,大诗人白居易在长安买房时就面临困难。白居易虽然年少成名,28岁考中举人,29岁进士及第,32岁开始做“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县级官员,工资大约16000钱(折合现在的3000元左右),但他在长安买房仍困难重重。当时白居易只能租住在长安郊区,四间茅屋租金也让他入不敷出。白居易每月的开销大约为7500钱,存款每月约8000钱。即使他努力攒钱,十年过去,仍然无法在长安买房。最终,他只得选择在郊外的渭南县购置宅地,这可谓是退而求其次。
进入宋朝,房价更为昂贵,尤其是首都开封。在北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繁荣,开封的房价居高不下。北宋的开封市区人口多达百万,人口密集导致房屋紧张。最奢华的豪宅价格高达数万贯,而普通住宅也需1300贯。到了宋朝末期,开封的豪宅价格已经上涨到数十万贯,折合成今天的人民币,保守估计也有5000万元之多。宋太宗时期,大将军田钦祚在开封买房花费5000贯,这相当于今天的250万元左右。至宋徽宗时期,房价更是翻了一番。
像苏东坡、欧阳修这些大人物一生也没能在开封拥有自己的房产。即便是已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名人,他们在开封的居住状况也常常令人堪忧。苏轼由于无法在开封买房,连儿子结婚时都得向朋友借房。而欧阳修在诗中曾回忆他在开封定居时的艰难生活,租住在偏远、条件差的房子里,甚至大雨时院子里积水成灾。
那么,宋朝时普通百姓的工资如何呢?在宋代,一名抄书的官员每月工资大约3500文,也就是3贯多。即使是这样较为中上层的收入,想要在开封买房,哪怕不吃不喝,也得攒个两百多年。
然而,宋朝的官员若为尚书以上级别,就享有一些福利。比如,宋神宗时期,朝廷为这些高级官员在皇城修建了一些专门的官邸。此外,宋朝还设立了廉租房政策,凡是朝廷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私人房产,可以申请这些住房。但一旦退休,便不再有资格继续居住。
那么,作为平民的武大郎,是否有可能通过类似的方式住进楼房呢?
宋朝的廉租房政策并非只对官员开放,普通百姓也能申请。武大郎生活在阳谷县,房价远比开封便宜。在这样的县城,武大郎租住两层楼的房子并非难事。而且,宋朝的房租也并不贵。根据《宋会要辑稿》的记载,廉租房的租金每月大约是500文左右。这对于武大郎这样的普通小商贩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经济压力。况且,在当时,平民如果租房,很多时候是通过向“店宅务”这种专门的管理机构申请。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可能解释武大郎如何拥有二层小楼,那就是“典房”。在宋朝,典房即为一种类似租赁的方式。私人房主将房屋的使用权转让给租客,租客支付一定的“典房款”,并在约定时间内居住,租期届满后,房主可以按原价将房屋赎回。
综合来看,武大郎能住上两层楼的原因,很可能是通过典房的方式租赁到的房屋。对于像他这样的小商贩来说,在阳谷县通过典房住上两层楼是完全可能的。
因此,在宋朝,虽然像苏东坡、欧阳修这样的大人物都买不起房,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只要选择在小城市居住,租房或典房也能获得不错的居住条件。武大郎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拥有了自己的二层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