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历史大家都非常熟悉,不仅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这样的经典史书,也有许多影视剧和小说如《曹操》、《新三国》、《关公》以及各种游戏,深入人心,令人对三国人物的了解更加深刻。 在三国历史中,有很多名将和谋士,他们有的忠诚于一位主公,毕生效力,但也有许多人频繁变换阵营,所谓“良禽择木,贤臣择主”,换主是一种无可厚非的选择。然而,三国时期确实充满了叛变和投降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谁是三国时期投降次数最多的人,谁又是真正的“投敌王”。
孟达 孟达最初投奔法正,后与法正一起投降了西川的刘璋。刘璋未能重用孟达,于是他和法正将西川送给了刘备。此时,孟达的第一次背叛发生了。当刘备接管荆州后,孟达再度失宠,关羽突袭荆州时孟达未能及时援救,导致他萌生叛变之意。关羽死后,孟达投降曹魏。在曹魏,孟达得到了重用,官至建武将军,但当曹丕去世后,他再次因为权力斗争受到猜疑,计划背叛曹魏,联系诸葛亮,想要投降蜀汉。结果,司马懿抢先一步,将他处死。孟达的三次背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结局。 张辽 与孟达不同,张辽每次背叛都是在主子死后才投奔新主。他的第一位主子是丁原,丁原死后,张辽投奔了董卓。董卓死后,他又投向了吕布。当吕布被曹操杀害后,张辽投靠了曹操,从此立下赫赫战功,成为曹魏名将。张辽的背叛不像孟达那样频繁,每一次转换都与主子死于非命相关,但他在曹操麾下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吕布 说到背叛,吕布无疑是三国历史上最为人熟知的“叛敌王”。吕布的背叛几乎贯穿了整个三国时期。他最早的主子是丁原,但为了权力,他在董卓的诱导下杀掉了丁原投奔董卓;随后,他又因貂蝉而背叛董卓。吕布杀董卓虽然有些“英雄气概”,但他始终背负着忘恩负义的骂名。后来,吕布先后投奔袁术、张扬、袁绍、曹操和刘备等多位主公,且每次的背叛都给自己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最终,吕布在刘备和曹操的联合下被捕,结局悲惨。他一生的背叛,让他成为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墙头草”。 刘备 许多人认为吕布是三国时期的叛敌王,但从某些角度来看,刘备的背叛行为也非常值得关注。刘备从一个卖草鞋的小人物开始,经历了多次换主的过程,几乎可以说是三国历史上最会“换主”的人物。他最早投靠公孙瓒,然后又先后投奔邹靖、毋丘毅、卢植等多位势力。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刘备是公孙瓒的部下,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他又短暂归顺了陶谦,随后又投靠了吕布。刘备与曹操貌合神离,也曾有意投靠袁术,甚至与曹操一度合作过。随着曹操与刘表的对抗,刘备终于找到自己的立足点,联合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 尽管刘备的换主往往是为了避免冲突,或是出于战略考虑,但他频繁的归顺行为仍然让他背上了“背叛者”的标签。许多人将刘备视作三国时期的“叛敌王”,而他的仁义道德形象也被视为在“韬光养晦”下的做法,给他赢得了许多的支持和同情。 总结 三国历史中的背叛者众多,从孟达到张辽,再到吕布和刘备,每一个人的选择和背叛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政治和个人原因。虽然吕布因背叛多次成为叛敌王的代表,但如果从频繁的换主来看,刘备的背叛行为似乎也不容忽视。无论如何,三国时期的叛变故事丰富多彩,每个人的选择都深刻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你怎么看待刘备的背叛行为呢?欢迎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