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曾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创造了辉煌的帝国成就。鼎盛时期,美国的GDP占全球的一半,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主导着全球科技、军事、金融和文化,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创新与发展。美国不仅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互联网、4G通信的发明者,也是国际空间站的建设者。二战中,美国独立完成了大量战争任务,并率先研发了核武器。除此之外,美国还主导了联合国的建立、世界安全理事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形成,改变了全球的政治格局。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远超历史上的蒙古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大英帝国,它推动的全球化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极致发展的代表。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今天的美国已走到了衰退的边缘。美国衰落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首先,科技创新进入停滞期,生产力的提升受限;其次,全球人民都在追求更好的生活;第三,过度依赖金融工具,且脱离了实体经济;第四,军工复合体的作用逐渐失效。
每一次科技的突破,都会带来经济的大发展,同时也会推翻旧有的霸权。数学、化学、相对论、量子理论等科学基础,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发明,将人类推入了工业化时代,西方国家借此确立了军事优势并形成了对全球的统治。同时,蒸汽机和电动机也帮助西方国家彻底终结了全球的封建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后,美国通过发明计算机和互联网,进一步提升了国力,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沟通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军事领域引发了变革,钢铁洪流不再是战争主导力量,美国的军事和经济格局由此发生了变化。
然而,当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革命才刚刚开始,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仍处于初步阶段。例如,量子计算机、光学芯片、人工太阳等技术仍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广泛应用。尽管过去一个世纪涌现了无数科技大师,但如今缺乏颠覆性的创新,全球缺少新兴的科技增长点。这导致美国在科技上的优势逐渐被压缩,面临新兴市场国家的挑战。
在全球生产和贸易方面,美国将低端产业外包,自己则专注于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让它可以通过制定规则和标准,最大化地获得经济利益,其他国家则沦为美国经济的外围,发展中国家则充当着廉价劳动力。然而,这种不平等的全球秩序在越来越多的国家面前遭遇反抗。当美国的规则不能为全球人民带来益处,反而伤害他们的利益时,它将面临被世界人民抛弃的风险,最终可能会走向全球合作的命运共同体。
美国通过美元的全球使用,在国际上掠夺资源,这一点已是公开的秘密。随着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逐渐强大到能够挑战美元霸权的地步,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支持中国的经济模式,并从中受益。中国的制造业强大,保障了人民币的稳健,逐步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避风港”,人民币对美元霸权构成了挑战。
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依赖的是虚拟金融工具,诸如信用、债务、货币政策等,但这些工具无法脱离实体经济而生存。美国的科技虽然领先,但缺乏中国这样强大的市场,无法转化为经济效益。中国则通过强大的实体经济和庞大的市场,支持着全球供应链,成为世界制造中心,形成了对美国金融霸权的有效制衡。
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将战争作为盈利手段,推动美国政府参与全球冲突,但这些战争往往没有带来预期的经济回报,反而让美国陷入无休止的战争开支。美国一直通过代理战争来削弱敌对势力,但在与真正的大国较量时,军工复合体的作用逐渐减弱。
相比之下,中国专注于内部发展,致力于提升国民福祉,并不主动寻求与美国竞争。然而,随着全球大格局的变化,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国际影响力上逐渐成为美国的强有力竞争对手。中国的人口优势、教育水平、勤奋精神以及高效的产业体系,使其逐步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美国。
中国的崛起使得美国不得不调整战略,面对中国的挑战,美国也逐渐感到压力。中国的优势体现在七个方面:首先是国民的数量和素质;其次是正邪之分,当美国对中国进行打压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反而站在中国一方;第三是得道多助,中国的崛起不仅吸引了全球关注,也让一些发展中国家看到了希望;第四是实体经济对虚拟金融的优势,中国控制了全球供应链,金融工具必须依赖实体经济才能生存;第五是市场规模,中国庞大的市场为全球企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利润来源;第六是战略明智,中国的战略稳健,避免了美国挑起代理战争的陷阱;第七是制度克制,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避免了西方民主自由模式的诱惑。
尽管中国并不寻求与美国竞争,但它无可避免地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未来,谁能脱颖而出,不仅仅取决于谁拥有更多的朋友或更高的GDP数字,更在于谁能够在科技领域取得突破,掌握未来的生产力,并引领人类走向更深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