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2年,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开始占领叶尼塞河一带的大片土地。到了1638年,沙俄在勒拿河的右岸建立了雅库茨克督军府,并修建了雅库茨克城堡。沙俄的侵略者很快得知,雅库茨克南方有一条黑龙江,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毛皮资源丰富。而更重要的是,黑龙江的尽头就是他们渴望的海洋出海口。这样,沙俄开始了向南扩张的步伐,欲占领这一片新天地。
此时,黑龙江流域的居民主要是鄂温克人、达斡尔人和索伦人(后来统称索伦兵),这些部落的先祖曾是辽国的贵族,他们世代以游猎为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锻炼出了非凡的战斗力,是天生的战士。而南方则是正在崛起的满清帝国,满清的八旗军是当时东亚最强的武装力量。满清的皇太极(清太宗)正在积极进攻中原,他提出“攘外先安内”的战略,四次派兵征讨黑龙江流域的索伦部,最终建立了对该地区的控制,使黑龙江流域成为大清的领土。皇太极还将索伦部的战士编入清军,这些索伦兵从此成为清军的精锐部队,成为一把“尖刀”。
1644年,清军入关,东北的八旗军和索伦兵主力也随之南下,进入了中原与各路反清势力展开激烈斗争。东北作为满清的龙兴之地,防务空虚,为沙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沙俄趁机向黑龙江流域扩张,因为当地的索伦兵主力大多南征,只剩下一些年老体弱的部族成员守卫,这些守卫根本不是沙俄骑兵的对手。俄军迅速占领了大片土地,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大规模屠杀,甚至把妇女当作战利品肆意凌辱。这一消息传到了当时已经迁都北京的清朝,顺治皇帝虽感到愤怒,但由于中原局势紧张,未能立即采取行动。为了应对沙俄的侵略,顺治皇帝决定在宁古塔(今齐齐哈尔一带)增加兵力,以防止沙俄进一步南下,并为未来收复失地做准备。
1651年10月,沙俄的“先锋”——哈巴罗夫带领数百名凶狠的哥萨克骑兵,越过黑龙江,侵占了乌扎拉村(位于今俄罗斯远东宏加力河口附近)。在这里,他修建了防御工事,准备以此为据点,进一步推进南下扩张。哈巴罗夫在乌扎拉村击败了赫哲等部落的武装,并且进行了大规模屠杀,甚至将妇女作为战利品虐待。沙俄的暴行激怒了黑龙江流域的各部族。
乌扎拉村被占领的消息传到盛京(今沈阳),清朝盛京将军急忙下令,让驻守宁古塔的清军立即前往乌扎拉村清除沙俄侵略者。海色章京率领600名清军火速出发,同时,来自黑龙江流域的达斡尔人和杜切尔人等部族,也纷纷自发加入清军的行列,共同抵抗沙俄。到达乌扎拉村时,清军决定在黎明时分发动攻击。虽然此时沙俄军队正沉浸在梦乡,清军却错误地选择用大炮轰击俄军的工事,炮火虽响,却无法摧毁敌方防线。等到俄军准备好反击时,清军错失了最佳战机。最终,清军强攻沙俄工事时遭遇猛烈反击,损失惨重,最后只能撤退,这就是历史上的乌扎拉村之战。
乌扎拉村之战是清朝与沙俄的第一次直接交锋,由于清军的战术失误,未能取得胜利。战败后,沙俄的侵略势头更加坚定,继续在黑龙江流域建立据点,甚至修建了雅克萨城堡。由于清朝在中原的局势不稳,且经历了“三藩之乱”等一系列内忧外患,清廷未能集中力量应对沙俄,导致沙俄在远东站稳了脚跟,占领了黑龙江流域多年。直到1689年,清朝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最终成功将沙俄驱逐出黑龙江流域,收复失地,但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已经不可逆转,华夏与西伯利亚的联系彻底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