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只当了83天皇帝的人,死后却睡进了150万银元修的豪华大墓,这个人就是袁世凯,他窃取革命果实,还妄图当皇帝,临了走了一步臭棋。
1952年,毛主席去河南安阳参观了这座大墓园,看完后亲自下指示要保护它,主席这样做有什么深意吗?
袁世凯当过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也做过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他最大的“成就”,是在1915年12月悍然称帝。
本以为皇帝的美梦可以做久一点,结果才过了三个月,袁世凯就在一片骂声中被迫取消帝制,又过了三个月,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忧惧而死。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没亏待他,花了两年时间,耗费150多万银元,在河南安阳洹水北岸修了座超级豪华的大墓园“袁林”。
那里占地200多亩,有20个足球场那么大,照壁、玉带桥、牌楼、碑亭、飨堂,一直到袁墓,排了一千多米。
墓园是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模仿的是美国总统格兰德的陵墓,外面有藜寨围着,寨外还有渠水环绕,一个只当了83天皇帝的人,死后住进了这么气派的陵墓。
哪怕后来战乱频繁,这座墓园也有特殊“运气”,一直保留了下来。民国十七年,冯玉祥把袁世凯的“养寿园”没收了,改成了安阳高级中学。
袁世凯在安阳的田产也充了公,但“袁林”这座大墓园,在民国年间一直保存着,日本人打进来也没毁掉它。
1952年,毛主席来河南视察,专门到“袁林”看了看。走到半路,主席停下脚步,指着石雕问石头当年是怎么运过来的。
地委书记曹幼民答:“据说是泼水成冰运来的。”毛主席感慨道:“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
中午大家坐在一起休息,毛主席讲起了袁世凯的历史,讲到戊戌变法时他表面上支持光绪皇帝搞改革,背地里却出卖维新派;讲到武昌起义时,他一边打革命军,一边威胁清廷,最后窃取了大总统的位置,还想当皇帝。
有人忍不住说:“袁世凯恶贯满盈,他的坟茔应该平掉。”既然此人是历史罪人,铲平他的坟,岂不是理所应当?面对这个提议,毛主席却回答说:“不要平嘛,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嘛。”
大家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袁世凯确实是个反面教材,他的墓可以让后人看到一个窃国者的下场,看到复辟帝制的结局,这不正是最好的历史教育吗?毁掉一个墓园容易,但保留下来有其意义所在。
毛主席突然问了个问题:“袁世凯的祖坟在项城,为什么非要把自己葬在安阳呢?”这个问题也激起了大家的好奇心,为什么不叶落归根,偏偏要选择到别的地方安葬?
陪同的曹幼民给出了一种解释,说从历史上看,皇帝死后一般都要另建皇陵,不跟祖坟在一起。袁世凯虽然只坐了几十天龙椅,但也算“当过皇帝”,而且他是庶出,回祖坟可能觉得没面子。
曹幼民接着说道,安阳西边连着殷都遗址,是盘庚迁殷后商朝发祥的地方,东边是邺城,是曹操当年起家的地方。这里土地肥,物产多,风景也好,按照封建迷信的说法,是块风水宝地,所以袁世凯才会选择此处作为墓园。
墓园能保留到现在,这“风水”确实好,在毛主席的建议下,它又成了“反面教科书”,随时提醒着后人。如今,“袁林”已经成了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怕是当年的“袁皇帝”也没想到过墓地今天的景象吧。
参考资料:《有人提议要把袁世凯的坟茔平掉,毛主席为什么反而说“要把它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