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围了一座城,围了七个月,最后呢?等天亮一看,哎?人呢?!太平军早就跑远了!这场历史经典战役,既让清军颜面扫地,又让太平军威震天下。
而更离谱的是,清军猛将云集,结果竟然折了四位总兵,五千人战死,围城变成了送命现场……
到底是谁的锅?
1851年9月,广西永安州,这个地方按理说在清朝地图上算不上什么大城,人口稀少,地形复杂,可偏偏就是这么个地方,让清军绞尽脑汁,围困了七个月,结果还让太平军溜之大吉,落得个“围而不攻、攻而不破、破而不追”的尴尬局面。
这仗从一开始就有点不对劲。太平军北伐,拿下永安,这是他们夺下的第一座州城,按理说清军该立即反攻,可清廷没料到的是,这支农民军来得太快,守得也太稳。
太平军占领后,迅速加强防御,在各个险要之地竖木栅、筑土垒、掘壕沟、建炮台,甚至埋地雷,搞得比正规军还专业。
而清军这边,先是兵力不足,到了1851年10月,才由乌兰泰带着6000人姗姗来迟,随后又等了几个月,等到贵州、云南的援军到位,才终于把永安城团团围住,总兵力达到3-4万人。
但问题来了,围归围,清军居然不敢贸然进攻。太平军的防御太坚固,尤其是南门水秀村、北方龙眼塘、上阳村,几乎成了铜墙铁壁。
清军大佬们商量来商量去,决定慢慢耗,想等太平军自己撑不住,可他们没想到,太平军的补给比他们想象的要强,内部斗志昂扬,竟然熬过了整个冬天。
围到1852年1月,咸丰皇帝坐不住了,开始对清军施压,赛尚阿被命令前往前线“层层逼近”,搞所谓的步步紧缩战术。可真到了永安一看,情况根本不乐观。
清军吃不下这块硬骨头,只能不断调整策略,一边尝试进攻,一边又怕伤亡太大导致失败,结果到3月,围城七个月,竟然还没攻下。就在清军一筹莫展时,太平军却暗中制定了一项惊天计划——突围!
1852年3月下旬,清军眼看围了半年还没啥进展,终于决定动手了。这次他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调集精锐,企图来一场大决战。然而,太平军早有准备,一场“以守为攻、以退为进”的大戏即将上演。
清军最惨烈的一战发生在大峒山谷,这里是永安东南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地形崎岖,灌木丛生,不熟悉地形的部队根本不可能顺利行军。
偏偏清军的大佬向荣、乌兰泰决定从这里突破,率领精锐部队五千人强攻太平军阵地。他们的算盘是,利用突然袭击打乱太平军阵型,再趁势围攻主城。
太平军早已在此布下埋伏。就在清军精锐部队刚进入山谷,太平军埋伏的火枪手突然发动攻击,四周埋藏的地雷瞬间引爆,山谷顿时成了一片火海。
乌兰泰身受重伤,部下长寿、长瑞、董光甲、邵鹤龄四名总兵战死,清军瞬间乱作一团。这场战斗,太平军只损失数百人,而清军阵亡五千人,几乎是以一敌十的碾压局面。
消息传回清军大营,向荣直接被吓懵了。他本来信心满满,结果手下四名大将全军覆没,精锐部队被歼灭,这让整个清军士气跌到了谷底。
更离谱的是,这场惨败后,向荣竟然直接托病请辞,丢下部队逃去了桂林。此战之后,清军对太平军的围攻彻底丧失信心,不少将领开始动摇,内部甚至出现了“是否继续围攻”的争议。就在清军内部混乱之际,太平军的突围计划也悄然启动。
1852年4月4日深夜,永安城内,太平军军营一片寂静。然而,在城墙外,清军并不知道,他们苦苦围困了七个月的对手,正在有条不紊地撤离。
太平军的计划异常缜密。他们先在城内制造出“正常驻军”的假象,燃起篝火,敲锣打鼓,甚至故意在各个城门处派出少量士兵巡逻,制造出坚守的假象。
而与此同时,主力部队悄悄地从西北方向的山间小道撤离。为了防止清军察觉,他们甚至用湿草覆盖了马蹄印,确保行动不留痕迹。
等到天亮时,清军突然发现,城内已经空无一人,太平军早已跑得无影无踪!这时,清军才如梦初醒,立刻展开追击,但为时已晚。太平军已经顺利通过山道,成功突围,直奔湖南方向而去。
这场突围战,不仅让清军颜面扫地,更让太平军士气大振。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围城七个月,却连个影子都没抓住,四名猛将战死,五千精锐阵亡,最后还让太平军成功全身而退,成为太平天国史上最经典的一次战役。
而对于清朝来说,这场战役也成为他们军事指挥的一大败笔。围城七个月,最终却让敌军毫无损伤地突围而去,这无疑是清军历史上最丢人的战绩之一。
咸丰帝闻讯震怒,责令赛尚阿彻查责任,但已无济于事。太平军凭借这场胜利,成功北上湖南,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为之后的太平天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安突围战,不仅是一次军事奇迹,更是一场让清军刻骨铭心的失败。清军在绝对兵力优势下,竟然被太平军戏耍得团团转,这场战役,至今仍是军事史上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