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唐盛世,谁都会想到那些威风八面的名将。薛仁贵征东征西,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可就是这样的猛将,却在青海湖畔吃了大败仗,连战袍都差点丢了。打败他的人叫论钦陵,一个吐蕃权臣。
这个人有多厉害?唐高宗、唐中宗、唐睿宗三代皇帝,派出去的将军一茬接一茬,愣是拿他没办法。
几十年下来,大唐在西域丢了十几块地盘,朝廷上下束手无策。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军事天才,最后怎么就败在了武则天手里呢?
论钦陵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陌生。要说起他的父亲禄东赞,懂点唐史的人就知道了。
当年松赞干布想娶唐朝公主,派来求亲的使者就是禄东赞。
这老头脑子灵光,嘴皮子又利索,硬是把文成公主给说到了吐蕃。那时的吐蕃跟大唐关系好得不得了,两国边境安安稳稳过了好些年。
禄东赞这辈子就信奉一个理:跟大唐交好,吐蕃才能过上好日子。他在朝堂上说话算数,对唐朝始终客客气气。
可他这个儿子论钦陵,想法跟他爹完全不一样。年轻人嘛,总觉得自己能耐大,看着大唐那些富庶的地方,心里痒得很。
禄东赞还活着的时候,论钦陵就老是提出要往东打,往北打,把那些小国都收进来。
父亲死了以后,论钦陵彻底放开了手脚。
那时候吐蕃王芒松芒赞还是个十来岁的孩子,整个国家实际上就是论钦陵说了算。他二话不说,调集军队开始四处征战。
西域那些小国家,本来都是大唐的附属国,每年给长安进贡。
论钦陵带着兵一个个扫过去,不到几年功夫,十几个国家全归了吐蕃管。这些地方的国王吓得要死,赶紧派人去长安求救,说吐蕃兵打过来了。
唐高宗李治听到这消息,脸都绿了。这些附属国要是丢了,大唐的面子往哪儿搁?他马上下令,派大将军薛仁贵带兵去打。
薛仁贵是谁啊?那可是当时大唐第一猛将,打仗从来没输过。朝廷上下都觉得,薛仁贵一出马,准能把论钦陵收拾得服服帖帖。
薛仁贵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西走。队伍里都是精锐,战马肥壮,刀枪雪亮。
路过的州县百姓都出来看,说这回吐蕃人要倒霉了。
薛仁贵也挺有信心,他琢磨着,论钦陵再能打,也就是个毛头小子,哪能是自己的对手。
部队走到青海湖附近,薛仁贵让士兵扎营休整。他派出探马四处打听,想知道吐蕃军队在哪儿。
探子回报说,论钦陵的人马就在前面不远处,人数看起来不多。薛仁贵听了很高兴,觉得这仗好打。他召集将领商量,打算第二天一早发起进攻。
谁知道论钦陵早就摸清了唐军的底细。他手下有个特点,专门找那种熟悉地形的当地人当向导。
青海湖周围都是草原和戈壁,地形复杂得很。
论钦陵让人在几个关键路口设了伏兵,又把主力部队藏在一个山谷里。他算准了唐军会从哪条路过来,就等着薛仁贵往套里钻。
第二天天刚亮,薛仁贵下令全军出发。队伍走着走着,前方突然冒出一小股吐蕃骑兵。这些骑兵看见唐军,扭头就跑。
薛仁贵以为敌人害怕了,让部队追上去。唐军追了十几里地,那些吐蕃骑兵还是在前面晃悠,就是不停。薛仁贵心里起了疑,可这时想收兵已经晚了。
论钦陵把主力分成好几路,从四面八方包抄过来。
唐军猝不及防,阵型一下子就乱了。薛仁贵拼命指挥士兵抵抗,可吐蕃人打法凶猛,骑兵来去如风。
战场上尘土飞扬,血流成河,唐军死伤无数。薛仁贵最后只带着几千残兵败将逃了回去,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仗打完,整个长安都震动了。谁也没想到,威震四方的薛仁贵会败得这么惨。唐高宗气得在宫里摔杯子,骂手下的将军没用。
可骂归骂,吐蕃那边还得想办法对付。他又派了几个皇子和将领带兵去打,结果一个个都铩羽而归。
论钦陵这个名字,渐渐在大唐朝野上下传开了,大家都说这人是个军事奇才。
唐高宗李治后来身体越来越差,朝政大多交给武则天打理。吐蕃的事情悬而未决,李治心里一直有个疙瘩。
他临终前还跟太子说,论钦陵这个人一定要除掉,不然大唐西域的地盘保不住。可说归说,实际上根本没办法。
李治驾崩后,太子李显登基,就是唐中宗。这位皇帝在位时间不长,很快就被武则天废了。
接着李旦当皇帝,就是唐睿宗。这两位皇帝对吐蕃的态度都差不多,打又打不过,和又和不成。
论钦陵在西域继续扩张,把势力范围越搞越大。大唐能做的,就是守住现有的地盘,不让他继续往东推进。
朝廷里有人提议,干脆跟吐蕃和亲算了,再嫁个公主过去,换几年太平日子。
可这话说出来就被人骂,说大唐堂堂天朝,怎么能老是用公主换和平。也有人说,应该集结全国兵力,跟吐蕃决一死战。
这主意听起来痛快,实际上根本没法实施。大唐国土那么大,到处都需要驻军,哪能把所有兵力都调到西边去。
就这样拖着拖着,十几年过去了。论钦陵在吐蕃的地位越来越高,几乎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手里控制着军队,朝廷大事他说了算。吐蕃王芒松芒赞虽然长大成人了,可实权还在论钦陵手里。这种局面看着挺稳当,其实埋下了“祸根”。
武则天正式当上皇帝后,开始认真琢磨吐蕃的问题。她跟那几个男皇帝不一样,不光想着怎么打仗,还要看看敌人内部有什么弱点。
她派人打听吐蕃朝廷的情况,很快就发现了关键问题:论钦陵权力太大,吐蕃王早就不满意了!
芒松芒赞这些年表面上对论钦陵客客气气,心里其实憋着一肚子火。他是松赞干布的孙子,正经的王室血统,凭什么被一个权臣压着?
朝廷里很多大臣也看不惯论钦陵,觉得他太专横了。武则天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有了主意。
她先派军队去打安西四镇。这四个地方本来是大唐的,后来被吐蕃占了。武则天集中兵力猛攻,论钦陵赶紧调兵去防守。
打了几个月,唐军硬是把四镇给夺回来了。这一下,吐蕃内部开始有人说闲话,说论钦陵打了这么多年仗,怎么关键时候守不住地盘。
就在论钦陵焦头烂额的时候,武则天派密使去见芒松芒赞。密使带去的话很直白:大唐可以支持吐蕃王夺回权力,前提是收拾掉论钦陵,两国恢复和平!
芒松芒赞听了心动不已,他早就想动手了,就是怕论钦陵势力太大,搞不定他。现在有大唐在背后撑腰,他胆子大了。
芒松芒赞跟几个心腹大臣商量好计策,准备对论钦陵下手。他先是假意召论钦陵回都城商议军务,论钦陵没多想就回去了。
到了王宫,芒松芒赞突然翻脸,当场宣布论钦陵专权乱政,要治他的罪。论钦陵这才反应过来,可周围都是芒松芒赞的人,他想跑都跑不了。
朝廷马上派兵去抓论钦陵的家人和党羽。论钦陵手下那些将领听说主子出事了,有的想反抗,有的想逃跑。
芒松芒赞下令全国追捕,论钦陵的势力很快就被铲除干净。论钦陵本人被杀,他的家族也遭到清洗。
事情办完,芒松芒赞主动派使者去长安,说愿意跟大唐恢复友好关系,两国边境永不再战。武则天收到消息,心里高兴坏了。
她不费一兵一卒,就解决了困扰大唐几十年的大问题。朝廷上下都佩服她的手段,说女皇帝比那些男人强多了。
论钦陵死后,吐蕃跟大唐的关系确实缓和下来。两国边境恢复了贸易往来,百姓也不用再担心战乱。
那些被吐蕃占领的小国,有些重新归附了大唐。西域的局势稳定下来,大唐又能继续经营丝绸之路了!
论钦陵这个人,打仗确实是个天才,让大唐好几代皇帝都拿他没办法。可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就是不懂得功高震主的道理。
他掌握军权那么多年,从来没想过收敛一点,给吐蕃王留点面子。结果人家一朝翻脸,他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
武则天厉害就厉害在这儿,她看透了吐蕃内部的矛盾,只推了一把就把事情办成了。这说明打仗光靠勇猛不行,还得懂政治。论钦陵输就输在这一点上!
信息来源:
《资治通鉴·唐纪》《旧唐书·吐蕃传》《新唐书·吐蕃传》《册府元龟·外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