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字虎臣,隋文帝杨坚的兄弟,隋炀帝杨广的叔叔,封号“铁肩靠山王”,担任“天下都诏讨兵马大元帅”。他在《说唐》中一度被提到是杨坚的叔叔,但后来又变成了杨广的叔叔,导致他的身份在一些史料中有争议。然而在《兴唐传》和《隋唐演义》这类作品中,他被明确定位为杨广的叔叔。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认为他是杨坚的兄弟,也是杨广的叔叔,毕竟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看,二人应该是兄弟关系。
无论怎样,杨林都是隋朝皇族的宗亲,并且是大隋的重臣。他一生忠诚于隋朝,几乎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国家,这让我对他敬佩不已。
杨林的功绩实在不小。年轻时,杨坚打天下,他作为三十六路行军都总管,四处征战,屡次立下赫赫战功。虽然身为三军统帅,杨林总是亲自带队,冲锋在前,他骑着独角金睛兽,手持水火囚龙棒,勇猛无比,堪称天下少敌。值得一提的是,杨林在隋唐十八好汉中仅排第八,但要知道,当时他已年过七旬,身体上难免有所衰老,但依然能战斗如年轻时那般英勇。
回想当年杨坚的征战岁月,杨林作为其中的核心将领,参与了无数的战斗。例如“智收鱼俱罗”,杨林亲自指挥,擒拿敌将;又如“恩收杨义臣”,力挽狂澜,几乎每次战斗都少不了他的身影。可以说,隋朝江山的半壁江山,几乎是杨林一手打下来的。
在隋朝的开国功臣中,杨林被称为“开隋九老”之一,排名第三。虽然伍建章和高熲在官职上超越杨林,但实际的权力与影响力,杨林可谓最大。他驻守在登州府,麾下有二十万精兵,而且还有四位得力的心腹,合起来可调动六十万兵力。更加重要的是,杨林作为“大元帅”,拥有调动隋朝全军的权力,只要他发令,整个隋朝的军队都会听从他的指挥。即便是他麾下的将领,也都对他忠心耿耿。
然而,杨林的责任也极为沉重。随着隋朝的国运逐渐下滑,杨林的压力更大了。虽然他年事已高,但他依然肩负着保卫国家的重任。为此,他不得不在战场上拼命厮杀,为的是保护杨广的江山,保住杨家的基业。这份重担,恐怕只有他才敢担。
杨广虽然昏庸,但他非常清楚杨林的重要性,因此,他始终没有对这个叔叔产生过疑虑。尽管当时大臣宇文化及曾试图挑拨离间,暗示杨林可能有叛变之心,杨广也只是大怒并斥责宇文化及,显然对杨林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尊重和信任。
尽管杨林尽力守护着隋朝的江山,但大隋朝终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随着四面八方的反叛力量逐渐崛起,杨林也拼命应对,指挥军队镇压各地的叛乱。只是,面对一触即发的局势,单靠杨林一人之力终究无法挽回大局。最终,在一次战斗中,杨林死于罗成的枪下,结束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尽管杨林未能成功守住隋朝的江山,但他的忠诚与勇敢,永远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