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作为唯一一个从未被西方列强完全征服的非洲国家,长期以来为世人所熟知。然而,许多人不知道,早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埃塞俄比亚在击败意大利侵略者之前,已经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持续了几个世纪之久。
埃塞俄比亚曾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文明之一,也是最早接受基督教的国家之一。然而,早期的阿克苏姆帝国因其接受基督教而遭遇严重打击——基督教的传播导致当地所依赖的香料、没药和松香价格暴跌,埃塞俄比亚的收入锐减。与此同时,波斯和阿拉伯势力的崛起,使得埃塞俄比亚失去了在阿拉伯半岛上的领土,导致这个古老的帝国进一步衰落。
多次的灾难接踵而至,印度洋沿岸被班图人的辛吉王国占领,港口落入波斯或阿拉伯商人手中。与此同时,来自非洲之角的山民、奥罗莫民族以及皈依犹太教的登登人,不断侵扰埃塞俄比亚,并摧毁了当地的基督教势力。为了抵御外侮并振兴王朝,埃塞俄比亚人认为国家的衰落是由于背离了科普特正教而与叙利亚和拜占庭结盟。于是,他们逐渐回归科普特基督教,所罗门王朝因此崛起。
所罗门王朝的统治并非完全集中,尽管埃塞俄比亚在中世纪战争频繁。王国的统治者经常身临战场,与叛乱的附庸和外围敌人作战。正因如此,埃塞俄比亚的军队通常驻扎在边境,特别是在东面防备穆斯林入侵,有时皇帝及其朝廷会在边境驻扎多年,以至于多代君主都在那里出生。常年不断的冲突使得“每年大部分时间”士兵都在与敌人作战。
葡萄牙殖民者阿尔梅达曾描述埃塞俄比亚人:“他们在战争中成长,所有非农民的生活几乎都被战争占据。”这些士兵经常驻扎在皇帝的流动营地中,营地人数可以多达数千,士兵和随从人数不计其数。皇帝通常会在流动的营地中管理领土,朝廷的职能和固定的国都一样,许多人从各地随朝廷而动。
有一个帝国皇帝的营地,因其极其拥挤,看上去更像一个城市而非军营。营地中,约十分之一是衣冠楚楚的贵族,剩下的九成是平民,他们各自穿着不同的衣物。穷人带着罐子酿粥,而富人则住在豪华的帐篷中,周围有骡夫负责运输。皇帝的大本营包括几顶大型帐篷,其中设有教堂和后宫,篝火燃起时,场面壮丽如画。
埃塞俄比亚的军队多由附庸国的部队组成,每当战事爆发,皇帝会亲自指挥军队,镇压叛乱并确保商路通畅。尽管这种动员机制庞大,但皇帝不支付军饷,士兵只能通过免税来补偿,所有的给养和装备由士兵自行解决。战场上,军队的征召和掠夺无所顾忌,任何地方都可成为战利品。
葡萄牙人曾记载,埃塞俄比亚军队的数量庞大,皇帝可以在短短两天内召集“十万大军”,然而投入战斗的军队通常远少于预期,关键战役中只有2万步兵和2000骑兵。即便如此,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训练仍然不容小觑,他们的战士体格强壮,耐苦耐劳,善于骑马,但军纪松散,逃兵现象普遍,逃跑行为并不会受到过多责罚。
埃塞俄比亚军队的装备以矛和盾为主,矛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用于投掷,能穿透盾牌和盔甲;另一种则较为宽大,适合近战。盾牌通常由牛皮制成,坚固耐用。虽然火器逐渐进入埃塞俄比亚的武器库,但火枪的数量很少,且使用水平较低,甚至连普通士兵的训练都非常有限。
所罗门王朝衰落后,贡德尔王朝随之崛起,尽管这个王朝的军队规模较小,但更注重效率。18世纪末,贡德尔王朝的军队成功镇压了国内的叛乱,并将火器数量大幅增加。虽然军事力量仍不及其他大国,贡德尔王朝的皇帝依然依靠贵族组成的禁卫军维护自己的权力。
然而,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依然充满迷信。皇帝们相信,如果宠物蛇没有按时进食,就意味着厄运临近。战胜敌人后,军队经常会展现极端的暴力,甚至把割下的敌人生殖器作为战利品展示给指挥官。战争持续了数百年,直至贡德尔王朝的崩溃,埃塞俄比亚进入了一个无中央政府的动乱时代。
最终,贡德尔王朝被提格雷、阿姆哈拉等地方势力取代,进入了一个新的一章。这一切展示了埃塞俄比亚独特而复杂的历史,不仅有辉煌的文明,也有长久的军事斗争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