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庄畅远楼,陈毅元帅牵挂下放干部齐仲桓的故事
(一)
1962年7月3日,避暑山庄的畅远楼迎来了三位重量级的贵客:共和国的功勋元帅贺龙、陈毅和聂荣臻。陈毅元帅,刚刚结束日内瓦会议,回到祖国休养。在这座古老的建筑里,三位元帅与承德市的领导们展开了亲切的交谈。大家讨论了当地的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现状,元帅们听到人民的生活在困境中有所好转,工农业建设蒸蒸日上时,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然而,陈毅元帅特别关心的是一位曾在新四军卫生战线上为党和人民做出巨大贡献的老同志——齐仲桓。齐仲桓当时在承德医学专科学校任教员,虽然他经历了冤屈和打压,陈毅元帅依旧心系他的处境。听完当地领导的汇报后,陈毅立刻要求见齐仲桓。
次日,齐仲桓在畅远楼与陈毅元帅见面了。他紧紧握住老军长的手,激动得无言以对。那时候,很多话语并不容易直说,然而齐仲桓感受到的是来自老军长深深的关怀。陈毅元帅关切地询问了齐仲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甚至关心他的家人,尤其是齐仲桓的妻子和孩子们。齐仲桓感到无比温暖。在那一刻,他终于鼓起勇气表达了一个心愿——希望能够重新回到党内。
陈毅元帅温和地安慰他:“党的路线是实事求是的。虽然你曾被批为‘右派’,但只要你一心为党工作,过去的错误迟早会得到纠正。你要勇敢地生活下去,真正的公正,总会有一天显现。”他还深情地鼓励齐仲桓:“我们党永远不会忘记每一位为党和人民贡献过的同志。”
齐仲桓的遭遇并不简单。1958年,他在卫生部担任部长助理时被错误地定为“极右分子”,并被开除党籍,降职为行政13级。这一切发生在那个极为严酷的历史时期。在连续多次的批斗和压力下,他被迫下放到承德医专,直到1961年才摘掉“右派”帽子,但仍未恢复党籍和职务。
尽管如此,陈毅元帅的关心与鼓励给了齐仲桓极大的力量。他曾对妻子说:“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回到党内。即便是等上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我也愿意坚持下去。”然而,短短几年后,陈毅元帅也因遭遇政治风波被迫调离,离开了承德。齐仲桓则继续在承德医专度过了他余下的岁月。
1970年,齐仲桓因病去世,享年仅52岁。直到1979年,卫生部才为他平反,恢复了他的一切名誉,消除了不实的指控。
(二)
齐仲桓的革命生涯充满了传奇与奋斗。他于1929年6月考入奉天医科大学,后来在父亲的朋友——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商震将军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1938年,齐仲桓在新四军的卫生部门开始了革命生涯。作为新四军卫生处的保健科长,他在抗战期间为新四军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
随着战局的发展,齐仲桓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贡献他的专业才能。1941年,他调任新四军黄克诚第三师卫生部长,并兼任苏北军区卫生学校校长。1942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新四军卫生部担任医务主任。他积极参与了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并创作了《淮南卫校校歌》,广为传唱。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齐仲桓凭借出色的组织和领导能力,成功保障了我军的医疗工作。他历任华中军区卫生部长、第二野战军卫生部长等职务,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了国家卫生事业的建设。1952年,他调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部长,主持了武汉同济医学院的内迁和中南生物制品厂的建立。
尽管在1958年遭遇了政治迫害,但齐仲桓依然坚持为党和人民工作。在承德医专的十二年里,他以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高超的医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医学生,直到他因病去世。
(三)
齐仲桓的革命经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也是那个年代革命者的共同记忆。常家柏,曾任热河省立医院院长,与齐仲桓有着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两位老革命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着许多共同的话题。
齐仲桓的一生,最终因种种原因逐渐被历史淡忘。然而,他在承德医专的教书育人工作,依然为后人所铭记。在修建的承医校史馆中,齐仲桓作为红医名将,曾任过多个重要岗位,影响了无数医学生的成长。
尽管齐仲桓的事迹在现代社会逐渐消失在视野中,但他为国家卫生事业、为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却是无法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