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29日电 (刘颖)9月28日,《融合之路——昭君文化展》在宜昌博物馆正式开幕,200件(套)珍贵文物从湖北、河南、安徽、陕西、甘肃、内蒙古七省(自治区)汇聚而来,以实物脉络讲述昭君出塞背后的民族交融史诗。
展厅内,一件战国虎噬鹿纹铜牌饰静静陈列,草原文化的奔放与中原工艺的精巧在此交融;汉代“单于和亲”瓦当上斑驳的刻痕,见证着汉匈和睦的历史瞬间;胡人俑与汉人武士俑并肩而立,再现了边疆地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活图景。
“展览不仅展现文物之美,更让器物成为民族交往的‘活化石’。”宜昌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展览以“汉匈争融”“团结使者”“千秋佳话”“文旅新篇”四大板块层层推进,从青铜箭镞、陶灶等生活器物,到近代昭君题材的邮票、连环画,勾勒出文化从碰撞到融合的生动轨迹。
展览设计独具匠心——以昭君出塞路线为空间线索,结合多媒体互动与场景复原,观众可“行走”于历史长河之中。箭鸣风啸的战场、和睦互市的边疆、草原与中原交错的文化印记,通过声光影像娓娓道来。
“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趟文化寻根之旅。”一名观众感叹,“当看到汉代铜镜与游牧民族的鹿首铜刀并列,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脉搏。”
开展当天,20家文博单位联合成立“昭君出塞”路沿线博物馆联盟,推动文化资源跨区域共享。文创市集、非遗体验、沿线美食等互动活动,让历史故事融入现代生活。
“昭君出塞不仅是历史佳话,更是中华民族‘和合共生’精神的缩影。”宜昌市昭君文化促进会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文物与创新的展陈方式,让观众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让这条古老的融合之路在新时代焕发光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