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名臣蒋琬与他的两位表弟:刘敏与潘濬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军营中病逝,年仅54岁。临终前,诸葛亮曾秘密向后主刘禅上表推荐:臣若不幸,后事宜以付琬。因此,蒋琬很快被任命为尚书令,随后更是一路升迁至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并受封安阳亭侯。作为蜀汉第一位正式的大将军,蒋琬不仅地位显赫,而且政绩斐然,深得朝野敬重。 蒋琬的两位表弟 蒋琬家族中有两位表弟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一位是效忠蜀汉的将领刘敏,另一位则是投奔东吴的潘濬。 刘敏:蜀汉的忠诚将领 刘敏与蒋琬同为零陵郡人,蒋琬出生于湘乡县(今湖南湘乡),而刘敏则来自泉陵县(今湖南永州)。《三国志》记载:(蒋琬)弱冠与外弟泉陵刘敏俱知名,说明两人年纪相仿,都是年少成名的才俊。 公元243年,蒋琬病重期间,王平被任命为镇北大将军镇守汉中。次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十万大军来犯,而汉中守军不足三万。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多数将领主张放弃阳平关退守城池,唯有王平坚持:贼若得关,便为祸也。此时,刘敏作为左护军力排众议支持王平。 刘敏的军事才能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率军驻守兴势山(今陕西洋县以北),并命令士兵在山上遍插军旗制造声势。魏军见此阵势不敢轻举妄动,为费祎率援军赶到争取了宝贵时间。最终曹爽被迫撤军,刘敏因功被封为云亭侯。 潘濬:从蜀汉到东吴的转变 与刘敏不同,潘濬的人生轨迹更为曲折。他出生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常德汉寿县),《吴书》评价他为人聪察,对问有机理。早年受荆州牧刘表赏识,任江夏从事时曾严惩贪官沙羡县长而威震江夏。 潘濬后来担任湘乡县令(蒋琬的家乡),政绩斐然。刘备入主荆州后,他出任治中从事。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与潘濬关系紧张——这正是关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性格的体现。荆州陷落后,多数官员投降东吴,唯独潘濬称病不出。孙权亲自登门劝说,终获其效忠。 在东吴期间,潘濬展现了卓越才能。当武陵部从事樊伷勾结五溪蛮夷企图叛变时,潘濬准确判断形势,仅率五千兵力就平定了叛乱。孙权称帝后,潘濬官至少府、太常,封刘阳侯,并成功镇压了长期困扰东吴的五溪蛮夷之乱。 兄弟殊途的传奇人生 有趣的是,尽管分属敌对阵营,潘濬与蒋琬的亲情并未完全割裂。公元235年蒋琬就任蜀汉大将军时,曾有传言潘濬密谋回归蜀汉。孙权却坚信潘濬的忠诚,反而处罚了举报此事的武陵太守卫旌。潘濬最终于公元239年去世,在东吴官至太常,几乎达到丞相之位。这段历史形成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对照:诸葛亮任蜀汉丞相时,其兄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而蒋琬任蜀汉大将军时,其表弟潘濬在东吴获得接近丞相的地位。这两对兄弟分侍二主却各显其能的经历,成为三国时期一段独特的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