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北经略史:从辽东都司到高丽博弈
洪武五年(1372年),明朝开始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控制力度。
在辽东地区,明朝首先设立了辽东都司这一重要军政机构。这一举措引发了当地势力的剧烈反应——原属刘益部下的洪保保等将领因未获明朝册封,竟发动叛乱杀害了辽东卫指挥同知刘益。为稳定局势,明朝迅速采取了三项措施:任命张良佐、房嵩为指挥佥事;犒赏平叛士兵;同时向盘踞东北的元朝残余势力首领纳哈出伸出橄榄枝,承诺给予其相当程度的自治权。
张良佐等人一面率军平叛,一面向明朝汇报辽东卫地处偏远、强敌环伺的困境,请求留用朝廷官员吴立镇守。很快,叛军首领彦翚被擒杀,洪保保则逃往纳哈出驻地。一个月后,朱元璋派心腹大将马云、叶旺率军从山东渡海北上,在辽阳城设立定辽都卫,建立起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军政体系。与之前间接管理的辽东卫不同,定辽都卫的官员均由朝廷直接委派,这标志着明朝对东北地区开始实行直接统治。
随着统治的巩固,明朝在东北展开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在招降元朝旧臣叶廷秀后,明军继续东进,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面对据守老鸦山的高家奴,明军先礼后兵,在其拒绝归顺后发动强攻,最终迫使其在浑河之战后投降。与此同时,徐玉等将领也在臭柳河生擒元将麻的,元朝旧臣高大方、高斌等相继归降。至洪武六年,辽沈以南地区已尽入明朝掌控。
在北方战线,明军先后攻克十万山诸要塞,并对纳哈出控制区发起试探性进攻。到洪武八年,辽东都司已完成卫所改制,辖二十五卫、二州,当地仅剩纳哈出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尚在顽抗。
与此同时,明朝与高丽的关系出现波折。洪武五年四月,明军在岭北之役中惨败于北元,这助长了高丽国内亲元势力的气焰。同年五月,负责遣送陈理、明升等人的高丽籍宦官孙内侍离奇死亡,虽高丽声称系自杀,但朱元璋始终心存疑虑。更严重的是,当年十一月纳哈出偷袭明军牛家庄粮仓,造成重大损失,而情报很可能来自高丽。朱元璋在奉天门当面斥责高丽使臣,并下令封锁高丽海上通道。
这一系列事件彻底改变了明朝对高丽的态度。原本为集中力量对付北元而默许高丽在辽东扩张的朱元璋,开始采取强硬立场。高丽国王辛禑的攻辽计划引发内乱,最终被李成桂推翻。新建立的朝鲜王朝奉行事大主义,重新确立了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东北亚局势由此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