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元璋当皇帝后,老家凤阳的人跟着沾光享福了吗?想想也未必
创始人
2025-10-10 03:04:08
0

去年去凤阳出差,在明皇陵旁边的小饭馆里,听老板讲了个挺有意思的事儿。说他们村祖上有个老汉,洪武初年的时候,听说同乡朱重八当了皇帝,激动得连夜揣了两个窝窝头就往南京赶,想着凭着 “老乡” 这层关系,好歹能混个一官半职,再不济也能讨个赏钱,让家里人过上几天好日子。结果呢?到了南京城门口,连朱元璋的面都没见着,就被卫兵以 “冒充同乡” 为由,打了二十板子赶了回来,窝窝头也让人给没收了。

这故事听着像瞎编的,但你别说,翻一翻《凤阳府志》和一些明代的笔记小说,还真能找到不少类似的记载。按咱们普通人的想法,皇帝发达了,肯定要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老家的亲戚朋友、乡里乡亲,总得跟着沾点光吧?尤其是朱元璋,小时候在凤阳吃了那么多苦,给地主家放牛,爹娘兄弟都死在元末的瘟疫和饥荒里,按理说当了皇帝之后,应该对老家格外照顾才对。可实际上呢?凤阳人在洪武年间的日子,过得比咱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我记得之前看《明实录》,里面记载朱元璋刚登基没多久,就下了一道圣旨,要把江南的富户迁一部分到凤阳来。说是 “以实京畿”,其实就是想让这些有钱人为凤阳的建设出钱出力,顺便也能带动老家的经济。可这些富户哪里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家乡和产业,很多人都是被官府逼着,哭哭啼啼地搬到凤阳来的。而当地的凤阳人呢?本以为能从这些富户身上捞点好处,结果却发现,官府为了安置这些富户,还占用了不少当地农民的土地,虽然给了补偿,但那点补偿根本不够维持生计。

更让人无奈的是,朱元璋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还决定在凤阳修建中都城。这中都城的规模可不小,比当时的南京城还要气派,光是工匠就召集了几十万,再加上服徭役的农民,前前后后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凤阳的老百姓本以为能靠修建中都城挣点工钱,改善一下生活,可实际上,官府不仅经常拖欠工钱,还对工匠和农民非常苛刻。有记载说,当时有个工匠因为手艺稍微慢了一点,就被监工打得遍体鳞伤,最后竟然活活累死在了工地上。而且,为了修建中都城,凤阳的很多老百姓还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农田,去服徭役,导致家里的田地荒芜,收成锐减,不少人都只能靠啃树皮、吃草根度日。

可能有人会说,朱元璋不是也给凤阳人减免了赋税吗?这话确实没错,洪武初年,朱元璋确实下旨减免了凤阳的部分赋税。但你知道吗?这种减免是有条件的。凤阳人虽然不用交那么多粮食了,却要承担更多的劳役和贡品。比如说,凤阳的丝绸很有名,朱元璋就规定,凤阳每年要向朝廷缴纳大量的丝绸,而且质量要求非常高。为了完成任务,很多农民不得不放弃种粮食,改种桑树、养蚕缫丝。可丝绸的价格波动很大,有时候就算辛辛苦苦织出了丝绸,也卖不上好价钱,反而不如种粮食来得稳定。而且,一旦遇到灾年,粮食收成不好,家里又没有存粮,很多农民就只能眼睁睁地挨饿。

还有一件事,特别能说明凤阳人当时的处境。据《国初事迹》记载,洪武年间,有一次朱元璋回老家凤阳祭祖,看到街上有不少乞丐,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就问身边的官员,为什么凤阳会有这么多乞丐?官员们支支吾吾地说,是因为最近几年收成不好,老百姓生活困难。朱元璋听了之后很生气,就下令给这些乞丐发放粮食和衣物,还让官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可没过多久,朱元璋又听说,很多凤阳人因为受不了当地的苛捐杂税和繁重劳役,纷纷逃离家乡,有的去了南京,有的去了扬州,甚至还有的跑到了国外。朱元璋知道后,非常愤怒,他觉得这些人是 “忘恩负义”,竟然不珍惜自己给他们的 “恩惠”,于是就下了一道严厉的圣旨,禁止凤阳人随意离开家乡,违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说实话,朱元璋对凤阳的感情确实很复杂。他既想让老家变得繁荣昌盛,成为自己的 “脸面”,又想通过凤阳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朝廷的利益。可他的这些想法,往往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考虑到凤阳老百姓的实际需求和感受。比如说,他强行迁移富户到凤阳,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凤阳的经济发展,但也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大规模修建中都城,虽然彰显了明朝的国力,但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凤阳老百姓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他减免凤阳的赋税,却又增加了劳役和贡品,让凤阳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善。

而且,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身边的亲信大多是淮西集团的人,这些人虽然也有不少是凤阳出身,但他们一旦掌权,就开始为自己谋取私利,根本不会真正关心老家老百姓的死活。比如说,李善长、胡惟庸这些人,他们在朝中结党营私,贪污受贿,却很少会想到要为凤阳做些实事。甚至还有一些凤阳出身的官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在凤阳欺压百姓,掠夺财富,让凤阳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加艰难。

我在凤阳的时候,还去参观了明皇陵。皇陵里的石碑高大雄伟,上面刻满了赞美朱元璋的文字,可在皇陵的周围,我看到了不少残破的古代房屋遗址。当地的导游告诉我,这些遗址大多是洪武年间凤阳老百姓的住宅,因为当时朝廷要修建皇陵和中都城,很多老百姓的房子都被拆毁了,他们只能搬到偏远的地方去居住,生活非常艰苦。导游还跟我说,其实在明朝的时候,就有不少文人墨客来到凤阳,写下了很多描写凤阳老百姓生活困苦的诗句,比如说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这首民谣直到现在还在凤阳一带流传。

可能有人会觉得,朱元璋毕竟是从凤阳走出去的皇帝,他对凤阳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也不会花费那么多心思去建设凤阳。可实际上,朱元璋对凤阳的 “照顾”,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虑,而不是真正的 “乡情”。他想把凤阳打造成一个 “模范城市”,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治国能力和仁政,可他却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 —— 老百姓的生活是否幸福,才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繁荣昌盛的根本标准。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开头那个老汉的故事,其实就能明白,为什么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很多凤阳人并没有跟着沾光享福。因为在封建社会,皇帝的利益和老百姓的利益往往是不一致的,就算皇帝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一旦坐上了龙椅,他考虑的更多的还是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如何扩大朝廷的利益,而不是如何让老家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且,当时的社会制度和官僚体系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就算皇帝有心想照顾老家,也很容易被下面的官员层层盘剥,最后落到老百姓身上的 “恩惠”,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朱元璋对凤阳的建设,也并不是一点积极作用都没有。比如说,他修建的中都城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也为凤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迁移富户到凤阳,虽然给当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也促进了凤阳的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而且,朱元璋对凤阳的重视,也让凤阳在明朝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提高了凤阳的知名度和地位。

但不管怎么说,凤阳老百姓在洪武年间的日子,并没有因为朱元璋当了皇帝而变得轻松。他们既要承担繁重的劳役和贡品,又要面对苛捐杂税和官员的欺压,生活依然非常艰难。这也让我们明白,历史往往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简单,很多看似 “理所当然” 的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复杂情况。我们在看待历史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还要深入挖掘历史的细节,了解当时老百姓的真实生活和感受,这样才能对历史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你们觉得,如果当时朱元璋能真正站在凤阳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凤阳的发展会不会是另一种样子?凤阳老百姓的日子会不会过得好一些?

相关内容

涉稀土出口管制,中方接连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马晶晶】10月9日上午,商务部接连发布...
2025-10-10 09:08:33
原创 ...
从国军中将到开国上将:陈明仁的传奇人生 文/苗生 1955年,...
2025-10-10 09:08:13
原创 ...
【传奇帝王朱元璋:从放牛娃到开国皇帝的跌宕人生】 在中国历史长卷...
2025-10-10 09:07:33
原创 ...
白帝城托孤的场面,搁在历史长河里,怎么看都让人心头一颤。 那是公元...
2025-10-10 09:07:14
原创 ...
北宋时期将门世家的婚姻智慧:政治联姻中的家族生存之道 在中国古...
2025-10-10 09:07:07
原创 ...
楚国:长江流域的悠久古国(约公元前11世纪-前223年) 楚国是先...
2025-10-10 09:06:42
原创 ...
中国科技突围:荷兰与日本的战略抉择启示录 2023年,荷兰光刻机...
2025-10-10 09:06:21
原创 ...
【洛阳惊变:曹爽与司马懿的生死博弈】 公元249年正月的洛阳城寒...
2025-10-10 09:06:01
原创 ...
名字背后的传奇:从绰号到两弹一星的非凡人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2025-10-10 09:05:38

热门资讯

原创 陆... 在我国历史上,陆逊和诸葛亮绝对都是重量级人物,一位是东吴的社稷之臣,另一位是蜀汉的擎天之柱。但要是真...
原创 千... 南宋的苟安与岳飞的悲剧 南宋政权在风雨飘摇中勉强站稳脚跟,但北方的金国始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挥师南下...
原创 关... 疑问一:小野妹子究竟是谁? 你可能以为“小野妹子”是个日本女孩的名字,但实际上,他是日本飞鸟时代...
原创 从... 蒙古帝国的兴衰:从草原到世界霸主 崛起:成吉思汗的统一与征服 蒙古帝国(1206-1368年)...
原创 他...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年轻的康熙帝设计,将辅政大臣鳌拜逮捕下狱。康熙帝虽然没有诛杀鳌拜,但他还...
原创 向... 【英雄母亲的精神传承:向秀丽与她的家国情怀】 在广州的街头巷尾,秀丽楼的铭牌在阳光下闪耀,向秀丽...
原创 赵... 【三国完美之将赵云的传奇与真相】 在三国群英谱中,赵云始终是最受民间喜爱的将领。坊间传闻甚至有位外...
原创 在... 现在咱们买盐跟买白菜一样方便,没人会想到几千年前,一撮盐能让百姓犯难、让商人疯狂、让朝廷头疼。毕竟古...
原创 赵... 作者:许云辉 元世祖在发动灭南宋之战前,为师出有名,指示数名朝廷文案高手创作替天行道讨伐南宋的檄文。...
原创 终... 北京国安教练更迭迷雾:塞蒂恩难题与球迷的沉痛期待 “终于明白国安为何力挺塞蒂恩,分析过后,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