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雏庞统的最后一策:若刘备采纳,关羽或可免于一死
在三国历史上,庞统是与诸葛亮齐名的顶级谋士,被世人并称为卧龙凤雏。这位才华横溢的军师曾献出一条关键计策,若能实施,或许能改写关羽败走麦城的悲剧结局。
庞统的仕途始于东吴,最初在周瑜麾下担任机要文书。这个职位之重要,让他得以参与周瑜的核心军事谋划。据推测,当年周瑜图谋益州的战略计划中,很可能就有庞统的参与。可惜周瑜英年早逝,否则益州之争的结局或将改写。
周瑜去世后,庞统曾短暂投奔孙权,却未获重用。后经鲁肃和诸葛亮举荐,庞统转投刘备。起初刘备只让他担任小小县令,庞统深感大材小用,消极怠工。直到一次深入交谈后,刘备才惊觉其非凡才能,立即擢升为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平起平坐。
在军事谋略方面,庞统展现出了超越诸葛亮的才能。他力主刘备进取益州,这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构想不谋而合。然而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庞统与刘备产生了严重分歧。
庞统提出三条妙计:
上策:精选精兵,日夜兼程突袭成都,实施斩首行动;
中策:诱擒刘璋大将杨怀、高沛,再攻成都;
下策:退守白帝城,与荆州军会合,徐图后计。
其中上策最为高明。当时刘璋防备松懈,成都城内又有不少心向刘备之人。若采用此计,不仅可速取益州,更能保全荆州兵力。诸葛亮、张飞等大将无需入蜀支援,关羽也不会因兵力不足而败亡。
可惜刘备过于在意仁义之名,拒绝采纳上策,选择与刘璋正面交锋。这一决定导致战事拖延,庞统不幸战死。为增援益州战场,刘备不得不抽调荆州主力,致使关羽独力难支,最终兵败身亡。
历史无法重来,但庞统这条被弃用的计策,确实可能是保全关羽性命的最佳方案。若刘备当时能放下虚名,采纳凤雏之谋,三国的历史或许会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
(本文史料依据《三国志》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