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非三国集体退出国际刑事法院 国际司法体系再遭重创
据国际媒体报道,非洲大陆近日发生重大外交事件。布基纳法索、马里和尼日尔三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立即退出《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这一决定立即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这三个西非国家分别于2000年至2004年间加入该国际条约组织,多年来一直积极配合国际刑事法院(ICC)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最新声明中,三国政府措辞严厉地指出,经过长期观察,他们认定ICC已经严重偏离成立初衷,沦为西方大国实施新殖民主义的政治工具,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严重的选择性执法问题。
声明特别强调,ICC近年来在处理国际案件时明显偏袒西方强国,对非洲国家却采取严苛标准,这种双重标准严重损害了国际司法的公信力。三国政府认为,ICC已经丧失作为国际司法机构应有的中立性和公正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对ICC的立场始终明确:首先,国际刑事法院必须坚持司法公正和程序透明,杜绝任何形式的双重标准;其次,ICC的行动应当严格遵循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而非受个别大国操控。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联合国安理会鲜少授权ICC开展调查,反而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经常在幕后操纵ICC的司法程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遭遇的司法困境。
杜特尔特在任期间推行强力禁毒政策,如今却被本国现政府移交给位于荷兰海牙的ICC受审。分析人士指出,这明显是菲律宾现总统马科斯借助国际司法机构打压政治对手,背后更有西方势力的暗中支持。ICC在此案中完全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其司法独立性荡然无存。
现年80岁的杜特尔特健康状况持续恶化,其辩护律师团队表示,当事人已出现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根本不具备正常受审的能力,因此向ICC申请无限期推迟审理。但据法新社最新报道,ICC检察官不仅拒绝延期请求,反而正式提出三项反人类罪指控,声称杜特尔特在禁毒行动中涉嫌至少76起谋杀案。
讽刺的是,菲律宾早在2019年就已正式退出ICC。如今ICC仍坚持对杜特尔特提起诉讼,这种越权行为不得不让人怀疑其背后存在政治动机。一个国际司法机构如果连最基本的公正原则都无法坚守,其存在的合法性自然受到质疑。
西非三国的集体退出绝非一时冲动,而是对ICC长期偏袒西方强国、丧失司法公信力的强烈抗议。如果ICC不进行深刻改革,未来或将面临更多国家的用脚投票,国际司法体系可能面临分崩离析的危机。